第4版:理论

旅游名胜楹联文化的魅力

□ 梁大智

春贴起桃符,檐楹慕古图。意深俳偶寄,言简雅篇殊。诗律调平仄,骈文缀玉珠。除灾迎福愿,天地合屠苏。楹联,脱胎于民间春节时悬挂桃符辟邪的习俗,是中国古代建筑物中常见的装饰,常常与匾额一起,如一对孪生姐妹般装点于建筑物中。因写于楹柱上,故得名“楹联”。楹联创作需要运用精湛的语言创造美好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能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艺术的见解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熟练地将哲学的方法论和逻辑学规律运用到楹联创作中,这就要求楹联家有高深的文学修养之外,还要精通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和音韵学。没有雄厚的文化底蕴支持,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楹联作品。

楹联与书法有不解之缘,古代的楹联大家,很多是书法大家。明代的项穆在他的《书法雅言》中是这样描述书法艺术的:“能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是这样赞叹中国书法的:“书法在东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楹联正是融合了文学与书法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特别是在我国的旅游名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点缀,是中国旅游名胜意境的主要表述手段之一,通过对楹联匾额大大丰富和提升旅游名胜的审美价值。旅游景点中优秀的楹联可以突出景点特色、增添景点情趣、抒发人文情怀、启迪教育后人。因此,在我国名山大川,山林名刹,人文景观等旅游胜地随处都可见到楹联,这些楹联虽然寥寥数语,却立意深遂,耐人品味,它为游地添彩,为游客助兴,成为我国旅游一大特色,楹联已经成为旅游名胜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旅游名胜需要运用楹联来提高文化品位,楹联也通过旅游名胜而体现其价值。

西湖素有“楹联大观园”之誉,楹联分布奇广,数量繁多,不管是撰者还是书者,多出自名家之手,多用典故,契合景观。著名的西湖韬光庵观海亭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写的。其实,这副楹联来自于宋之问《灵隐寺》一诗,全诗为:“鹫岭郁公式,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康有为题在西湖小瀛洲的楹联有76字,其如花的妙笔,给小瀛洲美丽的湖山风光增色不少。上联: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九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下联: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月,山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中往往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丰富景观,唤起联想,增加诗情画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特色。

《山西旅游名胜楹联》收录了近千副楹联,仅晋祠就收录了127联。晋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有几千年的周柏唐槐,也留下了上百座古建筑,拥有众多极富特色的建筑和雕塑,历代名人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墨宝,每一块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和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宋代抗辽名将杨业之后杨廷璇于乾隆二十二年五月题书:“溉汾西千倾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出瓮山一片石,冷於夏温於冬,渊渊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此联挂在晋祠圣母殿中门外侧。全联46字,歌颂了晋祠泉水利民。其中 “三分南七分北”是指晋水从难老泉流出,流入石塘。在中流砥柱东,建一道石堤,石堤上凿有十孔圆洞,孔的直经约一尺。南三北七,作为南北分水标难。又在堤东建了人字石堰一道,为分水界线。该联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是晋庙名联之一。

景清门联中有刘大鹏题的“巍巍冠盖日纵横,景其美兮,景其淑兮,景其灵兮,晋阳混耀无双地;混混原泉时潋滟,清且涟猗,清且直猗,清且沦猗,山右声名第一区。”赵云峰题“晋水溯渊源,综一段艰苦历程,光辉历史,喜看涓涓清泉,万顷无暇流碧玉;宋娥穷窈窕,合数盈堂皇宫殿,富丽宫妆,试听嘤嘤笑语,三生有幸见青天。”“宋娥、难老、齐年,不愧晋祠三绝;仙阁、胜瀛、悬瓮,何如古柏一章。”这些楹联从不同角度让晋祠博物馆之内的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三绝及楼阁台榭添姿增色,古迹因它而广为传扬,园林因它而更为秀逸。

北京皇家园林中的楹联就更加讲究了。故宫楹联:“龙游凤舞中天瑞,和风日朗大地春。”中南海静谷楹联:“胜赏寄云岩万象总输奇秀,清阴留竹柏四时不改茏葱。”颐和园知春堂联:“七宝栏杆千岁古,十洲烟景四时花。”

在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联:“月波潋滟金为色,风濑公式琮石有声。”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描绘得有色有声,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

更多的旅游名胜的楹联开宗明义、通俗易懂。滇池太华寺联:“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厦门集美鳌园联:“花草春常在,虫鱼万象观。”青田石门洞联:“但是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武夷山石湖涧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鼓浪屿日光岩联:“浪击龙宫鼓,风敲梵刹钟。”这些楹联巧夺天工,写出了名胜之绝妙,让游人观景赏联,别具情趣。

楹联在旅游名胜中不仅有提升文化品位,为名胜添姿增色的功能,有时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山西蒲县柏山之巅有座东岳庙,庙内僧人爱树成性,柏山却时有毁林事件发生。时任知县得知此事后,挥笔写了一副楹联:“伐吾山林吾不语,伤汝姓名汝难逃”,挂在寺门两旁,从此再没有破坏树木的现象了,可见这副楹联的威力。

旅游名胜的楹联,对所描写的景物多为高度概括,把壮丽的山河、秀美的景观,都浓缩在楹联之中。当置身名山胜水,陶醉于美丽风光,再品味那些经典楹联时,你会感到联为景锦上添花,景为联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