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凌晨一点至三点,正在睡梦中的张慧变连续接到单位打来的22个紧急电话,通知她马上返回工作岗位,迅速做好随时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当日吕梁市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出现,张慧变立即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
每一个样本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容不得半点差错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张慧变,曾是全科唯一一位能够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检验员。和传染性、致病性极强的新冠病毒样本打交道,张慧变和同事必须进行三级防护,穿着厚厚的连体防护服,戴着密封性很强的口罩、护目镜和手套,按照相关操作流程,在狭小的检测室里,神情专注、有条不紊、仔细认真开展检测工作。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样本处理环节,更是需要张慧变十二万分小心,一旦稍有疏忽、操作不慎,就会被病毒感染。
“有时装在八连管内的近百份样本,相互间距仅1毫米,要往每一个微小的孔口加入反应试剂,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样本污染。”张慧变说,检验工作对检验员的安全和技术而言都是挑战。
一次,张慧变检测出一例阳性病例,但检测结果处于边界值。送往山西省疾控中心复核后,初次判断为阴性。“这个结果把我吓了一跳,怀疑自己在实验环节出了错,后来将实验数据提供给省疾控中心后,再次复核确认阳性,这才放了心。”张慧变坦言,如果检测结果出现失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每一个样本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容不得半点差错。自己在天津医科大学读研究生时,许多实验比这个还复杂,她对于检验结果是有信心的。
常态化疫情防控,她继续坚守岗位不松懈
“清零”并不意外着战“疫”的结束。随着入境病人增多以及发热病人筛查等原因,张慧变日均检测的新冠核酸样本仍高达100余份。即使春暖花开,她仍需坚守岗位,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尽管在刀尖上行走,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可作为吕梁市距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张慧变义无反顾选择了逆行而上。疫情期间,张慧变最忙碌的时候,一天之内不间断做了291份新冠核酸样本检测,最多一次甚至整整在实验室连续工作20个小时。
从吕梁市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到全部6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再到目前吕梁连续多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些形势喜人的消息背后,是张慧变和吕梁疾控人24小时高强度、超负荷工作,全天候待命出征的无私奉献和默默坚守。
在和新冠病毒鏖战的日夜里,张慧变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除夕、春节、元宵节……尽管心中牵挂父母,尽管多次在累瘫之际想要休息片刻,可严峻的疫情形势、繁重的检测任务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一次次提醒张慧变,疫情不退、实验不止、战斗不息,不获全胜,绝不懈怠。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张慧变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初心,用百分之百的成绩回报388万吕梁人民,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也是生命中至高无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