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脱贫攻坚专刊

杨步意:兜里有钱腰杆直

说起如今的好日子,杨步意掩饰不住的笑容。 阮兴时 摄

讲述人:杨步意(兴县蔚汾镇河儿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录人:本报记者 阮兴时

如今,我们老两口住进了亮堂堂的新房子,种上了自己的海棠果园,加入了村里的合作总社,不仅每个月务工有收入,每年年底还有分红。这日子别提有多舒坦了,正所谓兜里有钱腰杆直。

我叫杨步意,今年62岁,是兴县蔚汾镇河儿上村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的经营着自家几十亩田地。前些年,眼看着村里的部分能人都盖起了二层楼,买了小轿车,可再瞅瞅咱自己,住在三十年前建的窑洞里,除了会种那几亩地,啥都不会,还带上了贫困户的帽子,不由得心里泛起了酸。

在村里活了一辈子,咱也是出了名的勤劳人,老也老了,怎么能让人说咱是等着政府接济过活。听说政府针对贫困户的实际,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我便主动联系了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帮我出个致富的好主意。在包村干部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快拿定了致富的路子:在自家田地里种植了30棵海棠树。

要想果树长得好,科学种植是关键。于是我主动向村里的第一书记丁志军请教。在丁书记的帮助下,我通过网上远程教育学习别的地方农民种植海棠树的经验。虽然上了年纪,但我的学习劲头丝毫不比年轻人差,通过参加培训,我将30株海棠树打理的枝繁叶茂,成为了海棠树管理的“一把好手”。等到果树挂果那一年,一下就卖了一万多元,这下把我和老伴儿高兴的都合不拢嘴。

俗话说,钱上跺,不想坐!我和老伴发家致富的念头越来越强。2017年年底,村里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经济合作总社,我与老伴一商量,第一时间就入了股。因为啥?就因为我信政府、信党的好政策,更相信我和老伴赶上了好时代。加入合作社以后,我参加了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除草务工、环境整治、村庄绿化工程,一年务工收入就7000多元。合作社还流转了我家土地2.5亩,流转费用每亩350元,流转三年总费用2625元。每到年底,村委举行合作社分红仪式,我又领到了崭新票子。

看到我干劲十足,老伴儿也坐不住了,积极主动竞聘了村里的保洁员,凭借她平时爱干净整洁的习惯,干活又利索,保洁员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得到了村里的一致好评,也稳稳地领到了7200元年薪。

去年,我和老伴从旧窑洞欢欢喜喜搬进了60平方米的新房里。如今,我老汉家里有新房、有果园,有工作,年底还有分红,你说我家这日子是不是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