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孟庆根(孝义市振兴街道南辛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录人:本报记者 罗丽 通讯员 张丽妍
我叫孟庆根,今年48岁,是孝义市振兴街道南辛安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一共四口人。2016年,我们一家光荣脱贫了,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摘掉了“穷帽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我逢人就说这句话。
因为腿部有残疾,劳动能力有限,我几乎不能干重活,只能跟着别人干点零散的活计,妻子常年在家照顾上学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父母,家里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2015年,我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干部与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我家申请了城乡养老保险帮扶政策、新农合扶贫惠民政策、精准扶贫贷政策,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意外伤害险。对于当时我的家庭而言,这就是雪中送炭,让我们一家的生活有了最低保障。
面对家庭的窘迫,我天天愁眉苦脸,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员了解我的情况后,多次来我家进行沟通疏导,从政策方面给我出点子、鼓志气,还为我讲了不少脱贫的案例。他们告诉我,“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有手有脚,我相信自己有志气和勇气走出贫困。为了能够早日摘下贫困的帽子,我开始在心里谋划发展的路子。在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帮助指导下,我养殖了10头肉牛,42只羊,承包了25亩集体土地,享受国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和玉米保险费补贴政策。2017年,妻子接受了吕梁山护工培训,开始在本地做保姆,现在月收入2000元。
我虽然学历不高,但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更加用心地教导儿女要努力读书摆脱贫困。庆幸的是,孩子们都很争气,现在大儿子在大同医专就读,二儿子在湖南湘潭大学就读研究生。两个孩子都办理了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就读期间免息,十五年还清,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2019年,我家人均收入达到1.7万余元。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向着“巩固脱贫、勤劳致富”的目标奋斗,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