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践行“两山”理论 打赢两场战役

□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 李正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山西省吕梁市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践行“两山”理论,持续做好增绿与增收大文章,推动吕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和底色。吕梁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为吕梁市破解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重压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山西省委省政府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实施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为吕梁提供了最大的政策支持。

我们深刻认识“两山”理论对吕梁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将贯彻落实好“两山”理论作为吕梁精准脱贫的大方略、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把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部署实施了“三个全部”:从2016年起,用5年时间,让全市400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坡全部绿起来,把229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将792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全部搬出来。

一系列举措,让吕梁市造林绿化速度明显加快,尤其近3年绿化面积超过之前8年的造林总量,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递增,2019年达27.6%,居山西省第三。森林面积的增加有效涵养了水土,境内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多万吨,降水量年均增加81.8毫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金山银山”是建设绿水青山的持久动力。要让群众自觉保护绿水青山,就要让他们切身感受绿水青山的“含金量”,在建设、守护、转化绿水青山的全过程中受益。吕梁积极创新实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退耕还林奖补脱贫一批、造林务工脱贫一批、管护就业脱贫一批、经济林提质增效脱贫一批、发展特色林产业脱贫一批。截至2019年底,吕梁市已退耕还林209万亩,每亩补助1500元,26万贫困群众受益,人均年增收796元,成为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最直接的惠民工程。开发护林员、防火员等公益岗位,吸纳6600多名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管护、森林防火,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上。持续对全市160万亩红枣、300万亩核桃等经济林实施提质增效,每亩补助200元,通过改良品种、林地综合管理等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带动15.8万贫困人口增收。大力发展油用牡丹、沙棘、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因地制宜培育林蜂、林禽、林菌、林药等特色林产业,培育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特色小镇等生态旅游业项目,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夯实群众增收产业基础。

尤其在实施造林务工脱贫一批中,吕梁坚持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并举,特别是创新运用农民造林专业合作社,把建设绿水青山的任务转化为群众增收脱贫的途径,实现生态有效改善、群众稳定脱贫目标,走出了一条增绿与增收互促双赢的生态脱贫路子。2016年,吕梁市岚县率先探索出“政府购买式造林”和“合作式造林”模式,这一“群众栽树挣票子、政府花钱买林子”的造林扶贫做法,受到群众欢迎,迅速在全县推广。2017年初,吕梁及时总结提升,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促进生态扶贫的意见》,在造林主体上,由“专业队造林”改为“合作社造林”;在工程承揽方式上,贫困县造林绿化任务,由过去的招标全部改为乡镇统一组织、议标承揽;在收益分配上,改少部分人受益为广大贫困群众增收,规定合作社必须吸收60%以上的贫困劳动力、项目总收入中用于劳务支出的不少于45%,利润按股分红;在资金保障上,改“上级投资”为“多元筹资”,除每亩800元的造林政策补助外,鼓励社员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带资入社,政府风险补偿担保、全额贴息,给予5%的收益;在营林管护上,变统一管护为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增强了群众爱林护林的意识。

合作社造林的每个环节都与群众相连,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和脱贫的内生动力。造林绿化过程中,全市1301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其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吸纳社员3.4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占73%,2017年以来每年平均有2万多贫困群众参与造林,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造林、护林、入股分红带动11.5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有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落地生根。

到2019年底,吕梁市完成造林427万亩、退耕还林209万亩,792个自然村、11.3万人整村搬迁,50万贫困人口通过生态扶贫实现增收。2017年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2018年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行文,在全国推广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脱贫模式;吕梁生态扶贫做法被编入“全球减贫案例”;吕梁市林业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9年吕梁荣获“2019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党建引领是实践“两山”理论的根本。生态扶贫已成为吕梁精准脱贫的一大品牌,也为全国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重叠的贫困地区打赢两场战役提供了吕梁经验。吕梁生态扶贫的成功实践根本在于加强和改善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效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认真总结“党支部+”生态扶贫模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升造林专业合作社持续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意见》,规定造林合作社理事长原则上由村支书担任,按照“党建引领、能人带动、农民主体、共同富裕”要求,规范股比结构,拓宽经营范围,合理分配收益,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不低于15%,群众股份不少于65%,领办人股份不高于20%,通过对合作社的规范改造,把更多群众联结起来、组织起来发展产业,激发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增收致富动力。目前,吕梁市1301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已有80%实现了规范提升,共流转和托管土地60万亩。

“两山”理论激活了农村改革的一池春水。造林专业合作社是新时代吕梁人民弘扬吕梁精神、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成果,这一创新机制,既调整生产关系,又解放生产力,催生了农村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营主体,而且以造林专业合作社为牵引,撬动了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活力。

吕梁在全面推广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引领,积极鼓励各地创新实践。岚县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引导农民将林业资产、收益资金折股入社,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最初的农民造林合作社,通过“三变”改革,成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交口县在深化拓展合作社中,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探索出“十户联体”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党支部各成员、村干部、党员分头领办合作社,十户一体,通过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的方式,党支部由传统的“火车头”成为现代“动车组”,带领群众共建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推动吕梁农村发生着深刻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真抓实干、拼搏进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吕梁精神的新篇章。

原载《中国扶贫》杂志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