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柳林

典型培育引领新风尚 文明实践服务暖人心

柳林县通过“典型培育”和“文明实践”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本报讯 今年以来,柳林县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主线,通过典型培育引领新风尚、文明实践服务暖人心,不断提升了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以文明实践推动基层群众思想道德不断提高。努力打造柳林特色文明实践品牌。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组织下,全县建立起24个大队、8个特色支队和若干个分队共5万人注册参与的志愿者队伍,占全县总人口1/6 。目前,各个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县直工委成立先锋志愿服务支队,发动全县20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参与到每周四开展的“干部到一线、环境大整治”先锋志愿服务活动中;疫情期间,各乡镇由妇联主席、女村委委员、妇女代表等组成“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以一流的服务、负责的精神守住乡村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米”;县文工团、县爱众智心馆和县蓝天救援队三支志愿服务队主动对接家乡村少年宫,开展了“育苗”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实践在柳林遍地开花。落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柳林县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推广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县城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宣传长廊建设,在南山公园、清河公园建起了文化长廊,不断提升了宣传水平。全面推进核心价值观进企进村进户到人、入耳入心入脑,倾力打造省级文明校园——鑫飞小学和庙湾小学为全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重点抓住身边事例,在柳林电视台开设“讲脱贫故事、晒幸福账单”栏目,讲百姓身边人、身边事,形成“追有目标、学在身边”,不断强化各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养成。扎实推进两个实施纲要落地生根。结合实际制定了《柳林县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办法》《柳林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办法》,结合推进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面向全县人民,重点聚焦青少年,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逐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县落地生根。

以典型培育促进全县崇德向善氛围快速形成。用“柳林好人”评选塑造时代标杆。启动了第二届“新时代柳林好人”寻找活动,增加了“十佳好少年”“十佳好公仆”“十佳好工人”“十佳好农民”四个类型,通过“全民动员、自下而上”方式,深入发掘,评选出12类、覆盖全县各行各业和城市乡村的120 名道德模范,通过典型示范引领,不断点亮全县人民道德塑造的时代灯塔。用“星级文明户”评选引领乡村风尚。柳林县在连续四年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评选活动的基础上,从好家风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197 个行政村广泛张贴了10种好家风海报,继续以“星级文明户”评选,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全县共累计评选出29597户文明户,力争今年年底全县文明户占到总户数的50% 以上。全县所有行政村广泛建立了“一约四会”,通过弘扬德孝文化、狠刹大操大办、杜绝天价彩礼,以“好家风”带动形成“好乡风”。用诚信柳林建设规范社会行为。在全县组织开展了诚信建设专项行动,以弘扬诚信文化为核心,积极构建诚信奖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努力培育“人人守信、个个践诺”的社会风尚。

以规范管理带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落实了常态化管理。进一步丰富文明活动载体,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文明创建具体管理办法,实行按季度考核,强化对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景区、文明家庭的日常考核指导,实现文明创建管理常态化。同时全力抓好以文明宣传、提升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市级文明县城巩固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创建。严格落实逐级申报创建政策,申请县财政资金100万元,兑现了2018—2019年度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工资奖励,鼓励引导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和广大农村积极申报文明创建工作,今年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和文明村占比达到50%。规范了县标识使用。柳林城市形象标识、柳林城市精神、柳林城市宣传口号等,高度凝结了全县地域经济文化特色,全县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柳林地域标识使用。朗朗上口的柳林市民“文明公约二十条”,成为每一位柳林人的行为准则,通过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践行。

柳林县通过紧抓文明实践、典型培育、规范管理、多点布局,实现了基层群众思想道德、群众崇德向善氛围、精神文明创建在柳林大地光彩绽放,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景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