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雒晓利
境由心造,景由心设。熟悉的地方鲜有风景,怨不得熟悉,说到底是心境和心态浮在景色的表面,沉不下来,深不下去。这是冯家会盖帽土柱林给我最真切的体验和感悟。
黄河岸边的碛口古镇,在外界有两大品牌标志体,一是碛口古建筑群落,二是碛口地质公园。冯家会盖帽土柱林属于地质公园中奇特的组成部分。
去年,我对这一景点经过多次平淡不走心的观览,曾暗暗生出“名不副实”“乏善可陈”一类的评价看法来。我对它冷淡,它对我亦不强求,双方是熟悉的外人。
时间隔年,心念突变,2020年5月19日当我带着对自然崇敬、对景观憧憬的心态踏进月塌沟,走到它身边亲切对话的时候,我看到了壮观的土林合唱团,听到了撼人心魄、引人入胜的生命之歌。
月塌沟全长三公里,山高沟深,石多土奇,谷幽鸟鸣,是个静雅的好去处。入沟约四百米,有盖帽土柱林景观扑入眼帘,此处沟宽约四十米,土林在沟谷左右两侧分两组呈现。山谷当中,山崖两边,褐色土柱巍然耸立,颇有一柱擎天的气势,前面的赫然挺拔,靠前的肃穆端庄,后面的错落有致,最后面的扎堆排列只显头型,土柱顶端多盖有合体石板像是戴着帽子,可谓奇上加奇。对照两边观看,酷似两军对垒,决一雌雄,像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但我更愿意把它们看作是两支一展歌喉争高下的歌唱团。
驻足沟中,放眼两边,倾耳倾听,歌声浑厚嘹亮徐徐飘来,都是真正的天籁之音。这些歌手的母亲无一例外都是黄土地,因为胚胎不同、母胎吸收的滋养不同于别处,于是长出俊俏靓丽的模样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派明星范,成为特殊的形象代表。黄土给予了他们生命,黄土塑造了他们的身体,黄土浸润了他们的品格,黄土涵养了他们的歌喉,他们最热恋黄土、最懂得黄土、最亲近黄土,于是也最崇拜黄土,倾心倾情为黄土高歌非他们莫属,一个家族分出两大团队,既是比赛交流,又是相互欣赏。一样的深情,一样的妙曼,唱的是天地的美好、黄土的温暖,唱的是黄河的流水、河边的稻谷,唱的是石头放歌、枣花飘香,唱的是勤劳的生活、幸福的未来,唱了千万年而不重复,分明是天地间最长的抒情诗赞美诗。一首首沁人心脾,一声声润泽心房,叫人流连忘返。
带着痴迷,兴冲冲沿左侧坡面而上,我急欲走进合唱队伍当中,希望在后台探望获得更多的发现和惊喜。土林距离沟底斜坡距离不到五十米,没有通行的路迹,清一色肆意枝蔓的杂草,由此可知景点的寂寞。走到跟前,才发现远处所见的只是成型土林的三分之一,隐藏在后面的内容更为壮观。近处仔细查看,泥质流动的痕迹在柱体上到处可见,流动的是泥土,其实是土柱的生命,有的在完成生命的运动后释然而倒地徒留柱底和石片,有的尚是雏形但随着时间会渐渐长高长大,有的正当壮年一派阳刚之气生命郁郁葱葱,有的联体相依成为一个小组团队,边看边领悟其中深意,不禁意兴盎然,久久不愿离去。
右侧面的土林,我相对熟悉,曾经靠近它多次停留,但熟悉限于表面肤浅,因为以前的注意力在于清晨看书,我在这里看了王阳明、张居正、苏轼、海瑞等多本人物传记,并没有在土柱林上多费心思。与左侧相比,这一组单体土柱的表现特征有明显不同之处,整体上高大雄伟,最高的在十五米以上,低的也超过常人身高。在土柱林周围有圈起来的保护范围,因为紧靠土柱林是一片枣园,来往的人自然多一些。人惊扰得多,就需要保护性提醒,毕竟人的自觉性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组下面,有好几柱卧在地上的,石片弛然在地,土柱林形成极为不易,一旦倒坍则不能恢复,看了真让人惋惜不已。看来,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很有必要。
在土林附近有这样的标牌——“碛口地质公园”岩性分界线,上面写着“此点,看到的是土林之下是三叠系下部的地层,紫色和黑色湖相泥岩,与河流相砂砾岩和含砾粗砂岩呈互层产出”,是对土柱林地质结构的相关解释。随着开发的深入,如能建起展馆,呈现其地质构造、形成过程等,对于参观者是必要的知识教益,有利于实现从“猎奇”到“解奇”的转化。
发现土柱林之美,激发了对土柱林所在的月塌沟的关注,因为独特表现无不与周围环境直接关联,注重单一显眼的内容势必偏狭,而作为土柱林景点需要相链接的内容使之延伸,拓展观览的内容和范围。沿沟深入,到处可见大型巨石,整条深沟地质地貌从色彩到构成都很有看点,呈书页型的石头条纹明显清晰,是石头生命的默默表白,与土柱林的生命意向形成对照。以盖帽土林柱为主打,整条沟奇观不少的旅游开发价值极大。
一路走着,伴随我的是土林的大合唱、是合唱联欢会,好歌作伴,好景入眼,每一步都有兴致,一点也不觉疲倦,丝毫不感到一个人在深山沟的孤单。这是土林的生命之歌让我激越了生命的力量,特别是对生命的珍惜,珍惜所在,幸福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