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脱贫攻坚

一盘棋调度一插到底夯实责任 一方案运行一标实施创新探索

——石楼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解德辉 王天江 王雪辉

石楼是国定贫困县,是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深度贫困县之一。建档立卡之初,全县共有贫困村113个,贫困人口1.76万户5.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2.1万人的43.7%。近年来,石楼县对标把脉精准施策亮剑,殚精竭虑攻坚克难摘帽,今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510户,受益人口达6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50%以上。今年5月5日,石楼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实施一盘棋调度,建立一插到底责任机制。石楼县委将危房改造列为脱贫攻坚最重要工作之一,超常规推进,确保工作顺利实施。石楼县委主要领导既当危改工作“指挥员”,又当“施工队长”,特别是在2019年“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通过日报告、日调度、日排队、日考核,全力推动危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石楼县政府成立危改领导组,逐年出台实施方案、建设时限、补助对象、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等相关政策,清单式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县住建局对村镇站人员实行分工分片区,1名副科干部包联一个乡镇,每个乡镇派驻1名村镇助理员,由村镇助理员长期驻乡镇或驻村指导危改工作,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以省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数据为依据,对“四类重点户”和边缘户的安全问题,按照已完成改造、年度改造、不需要改造三种类型,逐户核查填报、安全认定、数据录入,确保危房改造全覆盖。各乡镇按县委、县政府总体要求,均开设了危改咨询窗口,为群众提供工程技术和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收到了农村危改工作规范化和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双重效果。

确立一套科学方案,探索土窑洞加固改造模式。方案精研细作。针对石楼县农村居民大多依靠山势建设土窑洞居住的历史和生活习惯,经过外考察内研判,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聘请第三方专业部门,研究编制了一套既不脱离技术框架,又符合石楼实际;既不降低现行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基本要求,也不擅自拔高建设标准的《石楼县农村危险土窑洞加固改造技术指导方案》,并被省住建厅采纳。模式推陈出新。设立了危险土窑洞加固改造试点,探索形成了砖块套圈和钢筋网喷浆两种改造模式。省住建厅组织吕梁、临汾两市住建部门,在石楼县龙交乡甘河村召开了全省农村危险土窑洞改造片区石楼现场会,现场改造危房20户,将土窑洞改造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服务贴心到位。以县《指导方案》为参照,县住建局组织技术人员编制了以“安全、经济、适用”为原则的农村危房改造设计图集和施工方案,免费发放给农户进行参考,引导农户选择符合其经济条件和满足使用需求的安全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免费为农民提供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服务。对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帮助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一建设,并组织协调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与运输,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改户的经济负担。

强化一支技术员培训,确保一标准工程质量。强化技术力量。2017年7月组织52人参加了吕梁市开展的“吕梁工匠”培训班,全部取得结业证书;邀请省住建厅农村危房改造专家,对县住建局村镇规划助理员、各乡(镇)分管和核查人员、农村匠人等开展专题培训,共培训近200人次,全部合格后,加入到石楼危房改造和危房土窑洞改造中,为改造工作提供了技术力量。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确保使用的建房材料符合要求,坚决杜绝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强化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农村危房鉴定、规范危房改造腐败和不正之风三个专项行动工作,定期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杜绝出现贪污挪用补助资金问题,确保危房改造政策执行合法合规。

严把多关口程序,确保政策到位百姓满意。严格按照危房改造基本审批程序,以村为单位对危改对象进行个人申请、集体评议、入户审核、县级审批、张榜公示、组织实施等,然后由乡镇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具体实施。统一规范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建档内容,扎实做好农户档案表、评议、公示、审核、审批和危改房屋照片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危改工作在质量上过得硬、流程上走得快、老百姓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