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交口县:一分菜地 十分满意

□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 讯 员 任建伟 韩晓宏

“咱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住进了楼房,但还是惦记自家院里的菜地。现在每家都分到了‘一分菜地’,既吃得放心又可以减少生活开支,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交口县康城镇支进村博雅花园小区3号楼1单元的李双则激动地说。

交口县康城镇易地扶贫搬迁共涉及9个村委25个自然村,其中,整体搬迁村21个,插花搬迁村4个;涉及搬迁人口575户16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3户1300人,同步搬迁农户102户326人,全部安置在博雅花园小区。

农村群众受农耕文化影响,都有土地情结。“2018年刚入住时,我们搬迁户不能就近种地,不少群众一时难以适应,总想两头跑。年老的搬迁户说,闻不到泥土味,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就像出门走亲戚住的不踏实。”博雅花园小区韩兰生说。

为满足群众这一心理需求,支进村党支部于2019年推出“一分菜地”项目,投资18万元对安置点附近40亩荒地及垃圾场地进行复垦,无偿为搬迁群众提供菜园地,使搬迁群众在享受城镇社区便利条件的同时,延续了农村的劳作习惯,留住了乡愁,住得更加踏实。

“原来二三十户的小村一下变成400多户的大村,搬迁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如何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归属感,起初确实是个大难题。”交口县康城镇支进村党支部书记韩建明说。

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融为一体,找到归属感,成为博雅花园小区的主人,支进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十户联体善治乡村模式为抓手,以居住单元楼为联体,推选出73名户长,以户长在群众心中“自己人”“贴心人”的身份,架起群众与支部沟通的桥梁,推动支部对搬迁群众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分地到了这边头子上,地瓷实,地也不够,谁也不要,我就分给了自己,因为我是户长。”6号楼6单元户长王志辉说。

各户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一分菜地”帮扶项目落地,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园找到了故土情、归属感。

为有效对菜地进行管理,康城镇支进村党支部还对田间道路进行了硬化,接通自来水,并以“十户联体”户长牵头,极大提升了搬迁群众的满意度。通过测算,户均年可节省生活成本至少1000元。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成为了康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处独特景致。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续稳得住、能致富才是关键。”康城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针对部分群众反映女性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由支进村支部牵头,引进上马了扶贫车间项目,定向组织群众进行技能培训,为搬迁群众解决了楼上住宿,楼下上岗的这一大难题。博雅花园服装扶贫车间项目运行以来,为搬迁入住妇女提供了100人就业岗位,目前已招聘了23名女性熟练工,实施订单制服作业,有效增加了其收入。

近年来,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交口县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为抓手,在安置点附近创新实施“一分菜地”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增设公益性岗位及扶贫车间等,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