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柳林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不惜代价补齐生态短板,狠抓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力打好“三大保卫战”,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筑牢黄河中游生态屏障。
以“五项”治理为抓手,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柳林县城区域狭窄,城中村和棚户区占比大,且居民大多使用散煤取暖生活,空气质量改善非常艰巨。柳林县坚持多管齐下,推动大气环境治理持续稳定好转。扩大清洁供暖范围。在城区北大街和穆村镇杜家湾及一、二、三村委推进热电联产扩容,新增清洁供暖100万平方米。实施全域燃煤治理。成立联合检查组,对禁煤区域实行不间断巡查,确保散煤散烧管得住、管得牢、不反弹。禁煤区以外的区域,全面禁止使用劣质散煤,由政府补贴集中供应清洁型煤。狠抓工业污染治理。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生物质锅炉除尘改造,严格日常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建立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制,把好源头污染关。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三基目标”和“五条底线”标准,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已打造的50个示范村,提升打造12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改建3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推动城乡环境面貌大改善。全面加强降尘整治。严格落实施工工地扬尘整治“六个百分之百”要求,严查渣土运输车辆未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沿途抛洒、随意倾倒等行为,城区5公里范围内主干街道及道路全部采用机扫作业。今年1—5月份,全县PM2.5平均浓度降幅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降幅均排在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111天,较去年同期增加57天,增加天数全市最多。
以“十条”举措为抓手,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黄河在柳林境内56.7公里,其一级支流三川河流经县境69公里。今年计划投资5亿余元,以10项“硬核”举措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对现有污水处理膜进行更换,新建日处理能力为8000 吨的生活污水应急处理设施,建设万吨初期雨污水收集池,确保城区污水得到全部处理。加强涉水企业监管。在全县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外排口全部安装COD、氨氮、总磷在线监测设备,实时24小时监控,确保外排水全部达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对已建成的2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聘请了第三方机构进行运营,新建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实施县城污涵主干管网改造。对三川河城区段北岸5.7公里污涵主干管网进行全面改造,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开展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排查整治,实施总长16公里的青龙五槐片区、贺昌南片区、北大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取缔整治养殖企业。对三川河沿岸及其主要支沟500米范围内的所有非法畜禽养殖企业全部进行取缔,对河流生态有影响的全部实施搬迁,合法养殖企业全部加装摄像头,养殖场粪污由政府集中收集倾倒。实施三川河水质提升工程。投资3亿元,建设三川河水质提升工程,把好入黄最后一道关口。开展水源置换。启动柳林泉域内3户用水大户水源置换工作,逐步恢复柳林泉生态流量。开展“清河”行动。在河长巡河的基础上,由县财政出资聘任专职巡河员,制定巡河制度,落实巡河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彻底解决各类垃圾和废弃物乱堆乱放乱排问题。聘请环保管家,对全县水环境进行调研分析、问题摸排和把脉问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目前,三川河水质逐月改善,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以“四增”工程为抓手,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坚持“增绿补绿护绿”协调推进,“绿化彩化财化”同步发力,实现了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的互促双赢。以沿黄生态治理为重点,实施“面上增绿”工程,全力推进生态治理、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业产业“五个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建成了“两区、五片、七线、七站”的生态网络框架。以主要道路为补充,实施“线上增彩”工程,围绕县内交通枢纽进行通道及沿线荒山绿化,实现了通道绿化“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以生态宜居乡村为关键,实施“点上增景”工程,按照“大县城、小集镇、中心村”发展战略,实施了8个美丽乡村和52个贫困村点上增景工程。以红枣、核桃经济林为依托,实施“片上增财”工程,全县共发展了28万亩红枣林、2万亩红枣振兴示范园和10个特色红枣示范园区;发展核桃林面积25万亩,挂果面积达16万亩,2019年产量达1000万斤。近五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目前全县森林面积69.8万亩,森林覆盖率36.15%,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省级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
柳林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注重依法监管、推进全民共治的基本原则,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确保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景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