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石楼

借扶贫东风 圆小康梦想

——呼越明的脱贫致富路

讲述人:呼越明(石楼县辛关镇高家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录人:李 伟

我是石楼县辛关镇高家山村人,今年32岁,位于石楼县城东征桥南的“明明汽修厂”就是我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战场。如今,年营业额达130多万元,厂内员工人均年收入6万元。我和员工们齐心协力,携手打拼,被客户誉为“兄弟汽修厂”。虽然厂房面积仅有500多平方米,但就是这小天地,使我和10个兄弟圆了小康梦。

我从七、八岁记事起家庭就困苦不堪,由于母亲患精神病不能料理家务,身为村干部的父亲又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们姐弟3个七、八岁就被迫学会洗锅、做饭、抬水等家务活。我姐姐考上幼师学校却因交不起学费没能上成,我也只上到初中就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了,我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而后我就在县城汽修厂开始学修车,学了几个月之后又去交口县的一个汽修厂学习了2年,之后又去太原4S店学习了3年,结婚后又去汾阳精益汽修厂江苏钣金厂埋头苦干了5年……

2017年,已经做了10多年修车学徒的我,借着国家扶贫的东风,申请贷款5万元创办了“石楼明明汽修厂”,实现了多年来自己当老板的梦想。在此,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镇政府和高家山村委对我的大力支持。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尽管亲自动手,加班加点,起早贪黑,然而一年忙碌下来一算账收入少得可怜。2018年我调整思路,在钣金、喷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汽修服务进行了延伸:实施机修、美容、清洗一条龙服务。

2019年,我与5家保险公司确定交通事故现场勘验定点维修合作关系。同时,被聘为县交警大队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2020年,我又被聘为县交警大队警风警纪监督员。从此,我的修理厂生意日渐红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也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9年年底我把营业流水账细算了一遍,总营业额达130多万元,去除8名工人50多万元工资和材料费,收入达30多万元,终于实现了脱贫致富。

致富不忘家乡父老,今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自己出资5000元购买桶面、饮料等副食慰问一线防控工作人员。

我的父亲为党为村民奉献了一生,党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深深地扎下了根,父亲处处为村民服务的行为也深深地影响着我,早在多年前我就暗暗发誓,自己有能力后一定要为我们村办些实事。2017年我写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的汽修厂现在为10个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下一步,我计划继续扩大汽修厂的规模及经营范围,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员就业。同时,拿出汽修厂部分盈利支援我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

这就是我平凡而又艰辛的脱贫致富路,一路走来,虽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更令我感动的是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吹绿了我创业的新芽,伯乐般的好领导助推了我圆梦的信心,更有情同手足的员工兄弟们和我并肩作战,最感动的是客户和父老乡亲们对我的信任和青睐!此时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领导,感恩员工兄弟们,感恩客户,感恩父老乡亲们,是你们让我圆了小康梦!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圆梦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