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脱贫攻坚专刊

李盼盼:播种生活希望 收获美好未来

□ 本报记者 梁瑜

夏日天亮得早,刚刚早晨五点,天已渐渐亮起来。在柳林县穆村前往城里的公路上,一辆农用三轮车正开足马力向前飞驶,车斗里装的是满满当当的青菜、西红柿、香菜等时令蔬菜。旁边坐着一名送菜妇女,一手按着蔬菜,一手牢牢抓住车斗栏杆,她就是穆村镇种菜农妇李盼盼。

车辆一大早就出发上路,是急着赶往柳林城内的菜市场卖菜的。别看李盼盼只是位普通农妇,她种植的蔬菜却是鲜嫩味美,远近闻名,今年前七个月,她栽植的一畦香菜,收了四茬,就卖了2000多元。

李盼盼所在的穆村,是柳林县郊区村,也是县城蔬菜的直供村。李盼盼家的三亩水地,全部栽种应时蔬菜,春夏季节保持着翡翠般的绿色,所产的蔬菜还常常是供不应求。

今年是疫情之年,菜农们不误农时,早春时就急急赶着翻地、点种,夏季又迎来了新一茬丰收菜。七月的一个上午,农妇李盼盼引着记者来到她家的地头,指着一畦绿葱葱的菜地说:“喏,这就是我今年种的那畦香菜,瞧,长得多么旺实!”

临近地里劳作的菜农冯二小也走过来:“今年虽然有旱情,但清河湾的土地不缺水,咱村的蔬菜,照样长得嫩生生,绿油油的。”

穆村位于柳林穆村镇清河沿岸,村中六百多户人家沿河川而居,村中田地,就集中在沿河一带。清河千百年来冲击出的片片洼地,自然成为村里的阡陌良田。黑油油、嫩汪汪的土壤,是庄稼和蔬菜天然的生长家园。

沿着李盼盼所指的方向看过去,记者看到那片香菜绿意葱茏,高达人膝,细长的茎蔓圆柱状直立,分枝光滑,叶生小片。香菜占地长宽约半分,初夏的阳光下,生机盎然,水灵灵地喜煞个人。

香菜虽好,毕竟只占一小块地,能卖得下2000多元吗?面对这个问题,李盼盼淡淡一笑:“菜价一看质量,二看市场。香菜属于调味菜,一些菜农看不下种,我却拿来当它是宝。这不,今年遇到疫情,市场菜价大涨,香菜价格一斤上到12块多呢!”

李盼盼种的半分地香菜,连收四茬,总产量达到近200斤,运到菜市场,刚好赶上了好价钱。加上李盼盼种菜肯下肥、质量好,她种出的菜大受买主欢迎,几乎都是一口价,轻轻松松就卖出去了。

像李盼盼这样的蔬菜致富户,在穆村已经不是少数。村委干部介绍说,“村里凭借种菜挣钱的农户多得是,有的农民,家里田地全部用来种菜不说,还依托土地流转,租种别人家的土地,还有的菜农修起了大棚、温室专门种菜,每年收入3至4万元。”

如今,穆村正在逐步发展成为蔬菜专业村,全村蔬菜年产量稳定在十万斤,除了商贩上门,城乡各地住户上门选购的也不少。记者采访的功夫,就连续有三家客户上门买西红柿。说话间,农妇李盼盼又忙着接待买主,销售她的蔬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