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一技傍身走天下

□ 本报记者 梁 瑜

“感谢,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山西新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动情地对记者说,“多亏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部门,加大用工服务力度,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春夏之交复工复产关键时期,受疫情影响,吕梁经开区内的新龙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特别缺少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开发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下沉一线,加大对企业用工对接服务力度,于4月8日成功引进了第一批32名“吕梁山技工”进入该公司上岗,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加强就业或再就业成为时代任务。依托培养使用“吕梁山技工”为先导,我市以劳动者需求为方向,以考证持证为标准,以社会劳动力“建档立卡、技能培训、持证上岗”为重点环节,突出抓好就业工作,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有序组织技术工人返岗就业。

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胆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岚县出台了《2020年劳动力建档立卡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明确“五个一”(一人一卡、一人一训、一人一技、一人一证、一人一岗)目标。临县4月份就开展了线下“吕梁山技工”培训,离石区深挖“吕梁山护工”品牌潜力,打造“离石康养师”劳务品牌,开设培训专班,对参训过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到当地敬老院、康养中心和城区6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石楼县积极打造“福海厨工”劳务品牌,在青岛市建立服务联络站,把技能提升培训班办到青岛,目前已有3000余人在青岛实现就业。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技能型人才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保障,体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恪守品质、砥砺前行、专业敬业和社会认可的内涵。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的资格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

在完成技能培训的同时,全市加快技能鉴定速度,及时核发资格证书,积极为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至今已经发放证书1998本,其中职业资格证书2876本,专项职业能力证书3122本。

培养吕梁工匠,推行职业技能提升工作,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选择。近日,在热烈的氛围中,吕梁孝义职业技能大赛又在孝义东义集团拉开帷幕,大赛职业(工种)项目包括比赛类和展演类两大类。比赛类包括人工智能、装备制造、吕梁山护工等8类20个职业(工种)项目。展演类则设立“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成果展示区,通过实物、图文、互动等形式,展示全民技能培训就业成果和传统工艺、非遗项目。精湛的技艺,火热的场面,喧腾的人群,构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正在吕梁大地激情上演,一幅职工技能大培训画面正在徐徐铺开。

疫情之下,快速推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是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大事。我市共有贫困劳动力37.84万人,针对现实状况,全市人社部门坚持市内外统筹、长短期结合,多措并举,积极促进劳动力安全返岗。春节前返乡农民工6.4万人,截至目前已全部返岗就业。全市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406个,已兜底安置未脱贫劳动力1400人。扶贫车间开复工49个,吸纳贫困劳动力3601人。全市共组织专车(厢)127次3765名农民工返岗,其中贫困劳动力1118人。2019年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19.05万人已全部实现返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