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把师德放在第一位

□ 李小明

最近,《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2020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突出师德第一标准,加快推动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深化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这又一次提醒人们要加强师德建设。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道德建设尤为重要。教师无德少德,就肩负不起立德树人的使命,误人子弟,遗害社会。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第一位。

师德建设,首要的是以德立身。美国哈佛大学行为学家皮鲁克斯在《做人之本》一书中指出:“做人不是一个定下几条要求的问题,而是要从自己的根本开始,把自己变成一个以德为本的人,否则你就绝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成功人生,反而会让人生早晚塌方的。”这样的道理用在教师身上再恰当不过。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做一个有德的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确保自己能够立于人世,乃至“身正为范”。

师德建设,其次是以德立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教师是一项职业,自己治学不实,腹中空虚,难以在世上生存,没有做教师的资格。因此,教师要专注于积淀学识素养,扎根于教育实践,秉持优良的治学风气,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以自己的有德之学履行“学高为师”的职责。

师德建设,再次是以德施教。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原教授黄大年倾尽心血为国育才,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实验班”班主任,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支持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优秀科技人才,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教师就应该像黄大年一样,把德融于教育教学中,让教学注入道德精神,让知识伴随道德飞扬,让人格跟随道德升华。

师德建设,最后是以德育德。模仿是未成年人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以自身师德通过言传身教所带来的教育效果往往更为显著。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这样严格的监督……他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他的学生……”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使命的崇高,作用的重要,学高尚道德,做高尚事情,时时处处以自己的高尚有意带动学生的高尚,以德育德,造福千秋,荫庇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