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我市上半年金融运行稳步回升

本报讯 (记者 张小梅) 上半年,我市金融业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新手段多渠道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稳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得到有效发挥,全市金融运行呈现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行吕梁中支认真落实吕梁市《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措施》,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找准疫情防控职责定位,精准对接疫情防控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医疗卫生流通领域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支持吕梁疫情防控,推进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利用央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对全市3户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2.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14%。同时,各银行机构加大对省级以下防控企业的信贷支持,其中:省级重点防控企业2户、1400万元,普通防控企业42户、5091万元。同时,向太原中支申请5000亿元专用再贷款、再贴现7.25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三农”、小微企业和金融扶贫贷款。到5月12日全部使用,共指导、推动辖内1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884户企业及个人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和贴现,加权平均利率3.93%。其中支持企业103户,金额6.22亿元,支持个人781户,金额1.05亿元;支持春耕备耕154户、2142万元,支持禽畜养殖347户、5534万元,支持旅游娱乐住宿餐饮12户、402万元,支持制造业、外贸等行业371户、6.47亿元。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发展遇到阶段性困难,吕梁市金融机构客观分析、分类施策,运用多种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从授信情况看,截至2020年6月末,为民营企业授信3498户,贷款3272户,占授信户数的93.54%,其中为中小微企业授信3552户,贷款3322户,占授信户的93.52%;从贷款余额看,2020年6月末,全市企业贷款余额为671.2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333.17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9.64%;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余额为223.23亿元,中型企业贷款余额为214.0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3.91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了7.57亿元,增长了1.81%,增长速度比整体增速高出0.14个百分点。大、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33.3%、31.9%和34.8%。

吕梁市各金融机构积极调整思路、解放思想,扩展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和风险管理要求的新型信贷经营模式,创新优化融资产品体系,大力拓展融资租赁、债券承销、投资、委托贷款等业务,以创新的思维、新产品、新模式、新手段,服务实体经济。除了正常发放各项贷款以外,通过其他融资渠道为当地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资金,截至2019年12月末,吕梁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其他融资渠道,为吕梁辖内171户企业进行融资,融资余额为451.7亿元,较年初增加20.84亿元,相当于吕梁市企业贷款余额的68.86%。

截至2020年6月末,吕梁市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1.22亿元,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8.90%。其中,余额最大三家银行是农发行45.12亿元、农信系统34.82亿元、工商银行8.89亿元,分别占余额的40.57%、31.31%、7.99%;较今年年初,增量最大的三个机构是农行、农商行和农发行,分别增加8405万元、7802万元、6087万元。截至2020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带动和帮扶贫困人口178.08万人次,有效支持了吕梁市脱贫攻坚工作。

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贷款的投放,并确保运用央行资金发放贷款的优惠利率得到体现,进一步增强了金融服务当地实体经济的能力。截至2020年6月末,全市发放再贷款余额39.14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20.83亿元,扶贫再贷款13.76亿元,支小再贷款4.55亿元;扶贫再贷款主要投向深度贫困县,余额达到13.76亿元,占到扶贫再贷款总量的100%。2020年上半年累计办理再贴现9.36亿元,余额8.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