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多数行政村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硬化目标,但部分行政村存在“鸡爪路”“绕行路”等现象,这与“村村通”建设目标还有差距。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一些修建不久的公路排水不畅,坑槽连片,乱挖、乱建现象有时仍然可见。
公路是农村脱贫致富,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转型发展,都要求要进一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随着脱贫攻坚的有效持续深入,“要想富,先修路”这一来自农民的朴素交通需求和致富期望,如今已成为我市的发展目标与社会责任。
现实中农村公路建设暴露出的不少问题,究其原因是以县乡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下,道路养护资金长期不足,导致农村公路不能及时养护。农村公路,能带动沿线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可以说,如何管养好农村公路,是比修路更重要的事。
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小康路,首先需要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其次,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确保有路必养;最后,要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可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