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三农

香菇产业开辟致富小康路

□ 实习记者 梁英杰

康城镇:曾经是交口县49个整体贫困村之一,如今,村民不仅发展起了香菇产业,还把香菇产业发展壮大,膛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我今年香菇棒种了6棚,总共约两万五千棒,而且夏菇品种也不错,现在已经一棒卖到一块五了,一年下来可以出五茬,算下来最低也能挣5万块钱,比起以前种地的收入这已经相当不错了。”眼下正值夏菇长势最好的时候,记者走进尚家沟村村民李宏明的香菇大棚,他正在紧张地采收已经成熟的香菇。

从不断尝试探索,到技术成熟和发展壮大。面对贫穷,尚家沟村民不等不靠,围绕农村产业链、农民利益链等乡村发展需要,以十户为一体,推选党员或有能力的人为“户长”,组成共同体,抱团发展,推动香菇产业做大、做强。

“我现在种了五、六万棒香菇,收入还挺可观,而且成立了合作社,又带动了十来户,这十来户里种得多的每年能收入五到六万块钱,种的少的也能收入四万块钱。”张建福靠着帮扶建起了大棚,种上了香菇,脱了贫,还办起了合作社,当上了“户长”,现在不仅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了,还帮助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也一起脱了贫。

以党组织为车头,十户联体组合为车组,以产业发展为引擎,尚家沟村民走上了小康快车道。2018年,尚家沟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人均纯收入首次达到12500元,其中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9771元。2019年每户收入可达2.5万元,村集体收入12万元。

“通过十户联体模式,我们留住了一批能人,留住了一批干部,而且带动了一大批群众,使得我们村党支部有了凝聚力,村里的各项事务,都有了提升,干部说话有人听了。”村支部书记张建斌表示,一个人富不算富,一群人富也不算富,全村人富才算富,作为村支部书记,要继续把香菇产业发展壮大,带领全村人增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