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国庆·特刊

临县罗家山村

红枣飘香醉满园

枣园内枣子累累,枣农们正在喜摘果实。 刘生锋 摄

□ 刘生锋

敲起铿锵的锣鼓, 扭起喜庆欢腾的大秧歌,走进盛世祥和的新时代,把美丽的小山村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金秋时节,临县罗家山村喜迎国庆71周年、欢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民们在红枣采摘园里一张张幸福灿烂的笑脸表达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美丽山村、昂首迈进新时代的欢愉心情。

有着545口人的罗家山村,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2018年以来,在村里党员群众的支持下,本着以党建为统领,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组建临县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98%的村民以其所拥有的枣林面积为基数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股份制运营,激活了本村600亩基本撂荒的红枣林资源,规划了有机富硒红枣示范园区,组织常年在村的近50名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对红枣林进行精细化、科技化的管护。随着当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罗家山结合村民以所拥有枣林地面积为基数入股合作社的模式,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创新,使罗家山村真正由“量变”转向“质变”,全村搞生产、户户无闲人的氛围已经形成。在整合资源发展红枣产业的基础上,与山西青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发展形成了罗家山农林牧集团,有效激发了全村发展活力,使得全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也探索出了“党员引领、全民参股、激活资源、共同富裕”的罗家山模式。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近60位平均年龄65岁老农的艰辛付出下,通过对600亩枣树林的科技化管护、枣木木耳培育、枣芽茶研制,以及林下种植、养殖实验等,在多方面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拓宽、绿化村主街道和出村公路5公里;新建了红枣文化广场、洞藏枣基地、合作社办公场所、6个文化小院、两院民宿和一家农家乐餐馆及监控系统;举办了两届民俗文化节;创办了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的合作养老食堂。

美丽的罗家山,今非昔比。如今,罗家山村被评为“吕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被临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十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今年6月19日,罗家山作为吕梁全市“推进农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典型,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弘扬吕梁精神、聚力改革创新”先进集体。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由“内”向“外”扶,罗家山村的做法的确值得借鉴。其典型经验和做法多次在中央、省、市媒体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行,人民日报再谈脱贫攻坚:如何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专派记者朱隽、王浩、丁怡婷慕名来到罗家山村采访,长达4000字的长篇通讯全方位报道了罗家山村的先进典型事迹,在全国贫困山区引起强烈反响。

“下一步,罗家山村将围绕吕梁市制定的‘罗家山2019年到2035年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广泛招贤纳士,以多功能食品产业区第一期项目的建成投产为着力点,充分挖掘红枣资源、小杂粮资源,有计划开发旅游产业,让全体社员更有干劲,让全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福祉”。临县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总顾问张褔荣介绍村里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时,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