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走在马路上习以为常地向花坛里吐了口痰,等红灯时司机摇下车窗向外啐了口痰……如此不文明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令人避而远之、心生厌恶,这不仅危害公共卫生,同时也损害了城市形象。
个人文明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近日,山西省制定出台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地随地吐痰的规定》,该规定旨在治理随地吐痰的陋习,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提高公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素养,营造健康卫生的公共环境。通过以宣传引导为主,治理处罚为辅的双效措施,推进创建城市文明环境。
近日,笔者走进中阳县人民医院,了解该规定落地实施情况,县医院以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讲解随地吐痰的危害,劝诫引导患者改善不文明陋习。前来就诊的患者冯州龙提及自己不好的习惯,不好意思地说道:“以前随地吐痰,没想到方便了自己却带来这么大危害。今后一定要约束规范自己不文明的行为,不再随地吐痰”。身在一旁的保洁人员们也纷纷赞成这一规定的实施,“地上最难清理的就是痰渍和口香糖,人们随口一吐,干了以后不好清理,我们得拿上小铲子蹲在地上一块一块地去铲,别提有多累了,更可气的是前脚刚铲完后脚又吐在地上,好好的地板上印着一块块的痰渍,看着糟心。医院人流量密集,更应该保持环境卫生。有了这项规定后,脏活累活不仅少了,我们医院的卫生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了。”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中阳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介绍:“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一口痰中包含有5000多万个病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一天咳出的痰中至少含有30亿个病菌。病菌随风附着在空气中的杂质上,四处传播,危害极大。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更应积极地重视起来,因此,当需要吐痰时,我们可以随身携带纸巾,将痰吐在纸巾内包好再丢入垃圾桶中,这样做既防控病菌的传播,同时也美化了城市环境。”
城市是我家,安全文明靠大家。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需要每一位市民遵守维护,摒弃随地吐痰的陋习,从点滴做起,树立文明新风尚,城市才会更加文明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