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阮兴时
行走在临县湍水头镇霍家岭村宽敞的乡村主干道上,放眼望去,一个个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村委办公阵地焕然一新,村文化活动室、村会议室、图书室等村级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村民们悠闲地坐在村头拉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这一切的改变,要从2016年6月说起。那是市卫健委计划生育人口家庭科科长李毓翔第一次来到霍家岭村,淳朴的民风、落后的生产,深深拉扯着李毓翔的心。自那日起,在通往霍家岭的扶贫路上,李毓翔风雨兼程从未停歇。五年来,秉着为民办实事、实办事的原则, 李毓翔扑下身子,蹲在村里,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村支两委、第一书记的齐心努力下,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霍家岭村共有332户89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328人,村内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作为纯农业村,全村共有耕地161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薯类和杂粮。要实现一个纯农业村的整村脱贫,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对于一直在卫生健康部门工作的李毓翔来说,扶贫攻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李毓翔了解大山贫困之苦,因此,带领老乡们走出贫困,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李毓翔与其他扶贫工作队员、驻村第一书记逐户走访调研,宣传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精确分类划档,协调村两委力量,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落实帮扶责任,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李毓翔本着不仅要脱贫,还要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目标,建起了村级文化广场,安装了高音喇叭,大力开展文化、政策宣传活动,配备了必要的体育器材、文化宣传器材,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大力开展农村改厕,2019年实现改厕46户后,全村厕所全部实现卫生达标。为群众发放了苍蝇拍、蟑螂药、粘蝇纸等四害用品500多套。为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解决了住房不安全问题。2019年以来依据本地优势,积极寻找产业发展的路子,在该村大力发展优质谷子产业种植156户,360亩,在大旱之年取得丰收。每年都要争取上级民政救助,同时节减上级补助的办公经费,购买白面、麻油、棉被等物品,慰问村里的五保户、大病户、贫困户。五年多累计通过各种渠道发放救济物品价值几万元,解决了不少苦难群众的生活所需。同时利用节假日等时间,自己还开车拉着村里的群众外出看病、就医,办事等10多次,自己掏钱、购物救济各种困难群众。五年时间,该村“三不愁、两保障”得到了解决,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在李毓翔的不懈努力下,霍家岭村五年来一年一个大变样。投资8万余元建设的村委办公阵地焕然一新,为村里干部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起了村文化活动室、村会议室、图书室等,完善了必要的群众集体活动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资120万元对该村约1公里的村级道路进行拓宽、改建,硬化,增设了路灯,彻底改变了原来村里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争取水利部门投资40余万元开挖了深井,铺设了管路,建起了水塔,修建了7个供水点,彻底解决了该村多年来靠吃雨水和外村拉水吃的问题,解决了人畜吃水困难的局面。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村级卫生室,方便了群众看病买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村级道路进行了美化,修建了安全防护栏,栽种松树苗100余株,粉刷道路墙壁等。
一路尽是百姓情,一路都是民生事。扶贫攻坚道路上不论有多少崎岖泥泞、风霜雪雨,李毓翔从未叫过苦和累。他的辛劳和付出被老百姓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如今,看到贫困群众脱贫,李毓翔说出了对扶贫工作最真实的感受——扎下身子办实事,脱贫致富永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