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阮兴时)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收官的关键时刻。为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基础,补齐短板和不足,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市强化“交总账”“军令状”意识,落实“四个不摘”重大要求,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1916”年度行动计划和“1+N”工作举措,着重利用本年度最后三个月的时间,聚焦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角。
聚焦产业就业,打好增收战。通过“六个增收”,确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不低于5000元。一是产业扶贫保增收。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在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的同时,发挥好“一保通”保险作用,确保受灾群众收入不减。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发挥好带贫益贫主体作用,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产业基础。二是就业扶贫保增收。通过帮助返乡回流人员再就业,千方百计稳岗拓岗,规范和用好公益岗位,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以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本领和工资性收入。三是消费扶贫保增收。通过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政策支撑,强化监督考核,扎实开展消费扶贫月“十大行动”,精心组织“名优特”功能食品展销会,深化拓展“五进九销”措施,千方百计拓宽扶贫产品销路。四是生态扶贫保增收。持续推进生态扶贫“五大工程”,加快秋季造林进度,确保“三个100万亩”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强化合作社带贫减贫成效考核,确保贫困社员收入达到规定标准;积极拓展合作社经营范围,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五是扶贫小额信贷促增收,坚持风险防控与“应贷尽贷”并重原则,确保小额信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六是兜底保障保增收。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
聚焦成色底色,打好收官战。围绕“脱贫攻坚1916年度行动计划”和“1+N”政策举措以及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对照贫困户退出5项指标,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核算,完善村户档案资料,严格履行好退出程序。用好“一码清”扶贫管理平台,落实“一户一案”,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成减贫防贫任务。聚焦“三落实”“三保障”“三精准”以及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机制,加大排查力度,及时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完成“3+1保障”动态清零,完成好扶贫资金工程项目,扶贫资产管理,坚决做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
聚焦“国考”“省考”,打好考核战。面对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我市坚决落实好今年工作和五年工作捆绑考核;党委政府责任和部门责任捆绑考核;脱贫攻坚和克服疫情灾情捆绑考核的新要求,重点做好脱贫攻坚责任书完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解决、挂牌督战、稳岗就业、规范公益岗位、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问题整改、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等方面工作。面对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市级行业扶贫专项考核,将对标对表,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全面梳理年度重点任务和5年工作情况,确保高质量交好脱贫攻坚答卷。
聚焦民情舆情,打好宣传战。全面系统总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策措施、扶贫成效、特色做法、典型案例、经验启示,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成果,通过“10.17全国扶贫日”、“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讲脱贫故事、晒幸福账单”“感恩新时代、奋进你我他”等栏目,全方位展示我市在脱贫攻坚好的经验做法和成就,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脱贫攻坚宣传格局。同时全面加强涉贫信访事项处理及网络舆情监测处置,严格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总要求,解决好涉贫领域群众反映诉求。
聚焦主责全责,打好作风战。一是压实攻坚责任。全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亲自抓在手上,用好挂牌督战、督查通报等手段,通过落实专项扶贫“双组长”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查漏补缺,不留死角盲区,确保交好总账。二是压实帮扶责任。严格落实“两包三到”“一村一队、一队三人”“驻村帮扶六大行动”“五天四夜”等工作要求,以户为基深化“十个清零”行动。三是提升攻坚能力。通过分级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扶贫系统干部具备当好党委和政府参谋助手,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落实专项扶贫任务的能力;行业扶贫干部具备履行好行业扶贫职责,推进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能力;帮扶干部培训具备掌握扶贫政策举措,运用好精准帮扶方式方法的能力;贫困村干部具备落实脱贫政策举措、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能力。四是锤炼过硬作风。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巩固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为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完胜提供坚强纪律保证。贯彻落实好贫困县约束机制,坚决反对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从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关心关爱扶贫干部,提振脱贫攻坚的“士气”,着力打造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队伍,慎终如始、全力冲刺,高质量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