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惠爱宏
在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有一位“小康”书记,他一心为民,俯首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孺子牛。他栉风沐雨,倾尽全力带领村民昂首阔步向小康迈进,共同夯筑小康梦,他就是现任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驻村第一书记康宁杰,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康”书记。
A 把“家”搬到了村委
2016年11月,康宁杰被组织派驻石口乡蒲依村任第一书记,到任后,他首先把“家”搬到了村委,与村民们共谋脱贫大计。为了全面精准掌握村情民意,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跑遍了所有自然村,走访了全部村民,多次拜访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还多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详细了解和掌握所驻村的贫困情况,努力争取帮扶资金,积极引进产业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B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他协助村委着力打造战斗力强的党支部阵地。首先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坚持学习和会议制度,制定发展经济规划,责任到人,提高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带动蒲依村两委班子成员转变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两委”成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了很大提高,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其次带好党员队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高党员素质,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为契机,认真做好“六大载体”活动开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次规范制度深入管理。深化和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努力实现党员民主管理。四是着力规范村级干部队伍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劳动致富能人,通过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逐步引导全村群众转变过去等、靠、要及安于现状的落后的思想和小农意识,为下一步谋划全村脱贫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C 精准识别不漏一户
底清数明,才能更好开展工作。“小康”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等方式,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严格拟定贫困户名单并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将2014年建档立卡165户498人严格甄别确定为106户302人。贫困户确认工作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应该建档立卡的没落下一户,不符合条件的没有一户进入,切实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D 注入资金环境就好了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生活条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落实扶贫资金150余万元。“小康”书记带领村组干部实施整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新修崔家窊小组人畜饮水300立方米蓄水池一处及供水管道。新修常家岭小组人畜饮水100立方米蓄水池一处及供水管道。新修1处集中供水点。到目前为止,所有村民安全饮水得到彻底保障。彻底解决了常家岭村吃水困难问题。争取项目资金修缮常家岭村损坏的村通公路路段,确保村民通行顺畅。充分利用县煤炭局帮扶资金23万元维修村级活动中心,硬化活动广场,并配置了健身器材、各种乐器及扩音设备,形成了支部、村委、党员活动室、矛调室、文体室、农家书屋等的集中办公场所,实现便民服务中心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村级活动场所各部门正常运行。2017年崔家窊自然村实施了扶贫移民项目,共涉及贫困户16户,同步搬迁户6户。通过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2018年10月底22户全部入住于县易地扶贫新区温馨花园。2019年全村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住房安全率达到100%。还引进县扶贫项目为崔家窊村建设100头养牛基地,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
E 有了特色产业不愁富不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他积极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2016年12月开始筹备龙头带动企业亿象养殖有限公司。2017年3月破土动工建设,当年11月投产运行。亿象公司投资3000万元,以生猪养殖为主,养殖规模一期两万头、二期两万头,占地85余亩。2017年带动31户贫困户利用金融扶贫贷款50000元以代养模式加入亿象养殖公司实现稳步增收3000元左右。2018年共带动31户贫困户稳步增收6000元。通过村级扶贫资金入驻形式,村委将扶贫帮扶资金202万元全部入资亿象公司,2018年共收益7万元带动全村105户贫困户298人,户均增收660余元。带动本村贫困户就业5人。2018年蒲依村委成立了康兴种养殖公司,通过帮扶企业入资50万元新建了食用菌种植大棚14架,通过和晋晖香菇种植公司以代养合作模式共收益20万元,带动105户贫困户298人,户均年增收1900余元。人均年增收10000元。
鼓励个户发展养殖等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截至2019年,累计发展养殖户17户,自主发展餐饮店1户,五金店1户,洗车店1户。通过产业带动、自主产业发展、外出务工、电商平台等多样化增收,为全村人脱贫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F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扶贫先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充分利用入户走访、民主评议、村民代表大会等机会,发动先进村民、党员和村两委干部积极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纠纷、清除思想误区,全力扭转非贫困户眼红争利、贫困户“等靠要赖”“到站不愿下车”“不愿断奶”、脱贫攻坚就是发钱发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享受政策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等各种不良思想,消除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间盲目攀比的内部矛盾,解除群众对脱贫攻坚收官会终结所有惠民政策的担忧,引导全村人民逐步树立感恩党和国家雨露、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思想意识。
2018年,蒲依村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以根本性解决,贫困村成功摘帽。但康宁杰没有停顿歇脚,立即把精力投身到巩固脱贫成果、全力阻击返贫上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人民的小康一直是所有人的向往。康宁杰的真情服务、真诚付出,赢得了贫困户和其他村民的信任和拥护,是真正的“小康”书记,真心为民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