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柳林县教育科技局干部曹晓燕深入扶贫帮扶点,通过对贫困户的帮扶关爱做示范、引路子,办好扶贫实事,实现致富目标,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勇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事情得从2016年开始说起。那年,单位安排曹晓燕为柳林县石西乡马家山村马三儿的帮扶责任人,马家山村是坐落在黄河东岸与三川河下游交汇处的一个小山村,村里人不多,地也少,经济落后,文化贫乏,以致马三儿与村里的许多人一样,多年来在贫困线上徘徊。
曹晓燕怀着感恩社会、回报山区的良知和热情,着手对马三儿全家开始了帮扶关爱行动。刚进村那年,马三儿48岁,少知识缺技术,但勤恳憨厚、头脑灵活。他全家四口人,老母亲还在世,老岳父又年高,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拖累大,收入少,生活窘困,日子艰辛。妻子薛杨花38岁,人精干、明事理,可因家务重,没时间外出打工。平时既要照应时年17岁、在柳林县职业中学高三读书的大儿子马国忠,又要照应时年12岁、在柳林县贺昌中学初一读书的二儿子马文忠,还有婆家老父亲、娘家老母亲也需照料。经过入户调查交流,找到症结,曹晓燕因家施策,开展从长计议采取“扶技术、扶文化”的软措施,从眼前着想采取“促上岗、促挣钱”的硬措施,力求保生活、保上学、保渡关。曹晓燕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时间节点,以送政策、送技术为扶贫切入点,注重引导,注重实效,终于迎来收获。马三儿全家不仅收入年年增加,生活节节提高,而且培育了致富后劲,有了脱贫不返贫、年年有进步的潜力。
这两年,每年曹晓燕都要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方案、扶贫政策、脱贫案例送到门上,使马三儿及其全家心里亮起一盏脱贫致富的长明灯。给马家两个儿子赠书送文具,鼓励他们树立目标、刻苦学习,马家大儿子马国忠201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青岛大专学校培训,学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获得由青岛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证的维修电工中级证书,二儿子马文忠去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山西省工业与信息技术学校,学习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鼓励薛杨花抽空学习饭店业务。前年起,马家大儿子毕业就业、二儿子考入中职学校、两个老人先后病故后,薛杨花有了精力,在柳林县城十八米街饭店打工。
自从帮扶入户后,马三儿全家收入年年递增。2016年达32138元、人均8034.5元;2017年达40880元、人均10220元;2018年达42966元、人均10741.5元;2019年达49566元、人均12391.5元。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由于曹晓燕帮助给其二儿子申请了“雨露计划”,可获补助3000元,再加疫情缓解复工后,马三儿及时到离石北城“新城壹号”工地打工,薛杨花又继续在饭店干活,年内增收有了条件,家庭生活有了保障。
通过一系列扶贫的实践,曹晓燕深刻感悟到:就事论事抓扶贫,单靠政策补贴,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培养不了造血功能,还会有返贫的可能。引导子女用心读书、及时参训,才能增加贫困户翻身的后劲。曹晓燕将之归纳为一句话:抓住牛鼻子真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