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宇恒
“我在2017年底养猪脱贫,2018年秋天,又和村里的另外74家贫困户住进中阳县升辉小区的移民安置房,真是喜上添喜的事情,能有现在的安稳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全力帮助。”这个侃侃而谈的老人名叫任玉银,中阳县下枣林乡贺家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五年的辛劳创业,他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养猪示范户。
响应政策做产业,坚定信念摘穷帽。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吹响了向贫困全面宣战的号角。同年十月,61岁的任玉银和55岁的老伴乔月英因身患慢性支气管炎,严重缺乏劳动力致贫,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老人名下有耕地和退耕还林地,但由于患有呼吸疾病,两口子都不能干重活,只能给自己留2亩核桃林打理,把其余的土地分给了两个儿子去经营。面对生活的窘境和自己的身体情况,任玉银在包联干部的指导下,决定通过发展养猪产业脱贫。
2017年6月上旬,金融扶贫贷款政策惠及到贺家焉村,鼓励贫困户贷款创业,发展产业助力脱贫。任玉银在当时联户干部的支持鼓励下,依照优惠政策贷了5万元,发展养殖产业。说干就干,经过半年的努力,任玉银家的人均收入由2700元增加为 4100余元,按照贫困线标准,2017年底任玉银一家实现了脱贫,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尝到了养猪甜头的他,更加坚定了致富信念,要继续发展养猪业,坚实巩固脱贫成果。
扩大产业求发展,紧握机遇富起来。2018年初,任玉银在包联干部的支持下,扩建了70平方米的猪舍,把养殖场的规模扩大到了120头。面对日益扩大的产业规模,任玉银思索着怎样才能做成高质量产业,于是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充实自己,查资料、学技术,为了观察猪的生长状况,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猪增添饲料、清扫猪舍,深夜还要再到猪棚转一圈。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逐渐掌握了更多养猪技术,现在他养的猪个个膘肥体壮,免疫力高,很少生病,任玉银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猪科技示范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开始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在今年打破了历史纪录,从7元/斤上涨至18元/斤,任玉银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他们老两口脸上都乐开了花儿。今年任玉银乘势发力,将养殖场的规模增加到了170余头,面对稳定上升的价格,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增收账,之前所有养猪的投资已全部赚出,奔小康是指日可待的。
“不怕年纪大,就怕志气短,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任玉银信心满满的说道。自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在党中央及国务院的惠民政策指引下,任玉银紧抓脱贫致富机遇,艰苦创业,一跃成为致富能手。扶贫更要扶志,任玉银表示自己不会小富即安,也不会只富自己,致富不忘乡亲,他将继续扩大养猪产业,以不断提高养殖质量为目标,带领一批村民一起干,学习研究养殖科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帮助其他贫困户发展养殖相关产业,让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