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南方名茶有龙井,北方名茶阳府井,北京有个王府井,卖的是阳府井。”一片片不起眼的枣叶子,在茗玥茶叶的研发下,变成了枣农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绿色银行”,成为了真正的金叶子。阳府井枣芽茶系列产品以其“好喝好睡下午茶”的独特养生保健特点,入选第一批全国扶贫产品名单,被评为山西药茶“十大创新品牌”,在今年厦洽会上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世界功夫茶大赛“五星金奖”,11月8日获得2020第105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国际)博览会“特等金奖”,并获得晋阳海关出口备案;临县枣花蜜产品喜获国际金奖,“十品老农”蜂蜜系列产品获得“第一届中国优秀品牌企业评选中国蜂产业行业质量可信品牌”;临县枣木香菇从无到有,漂洋过海出口韩国农贸市场……近年来,临县转思路、破困局、蹚新路,持续在红枣产业转型升级的“特”“优”上下功夫,初步培育了枣芽茶、枣木香菇、枣花蜜、枣园经济为主的红枣新业态,大红枣产业转型升级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临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红枣振兴战略,按照“135”发展战略,依托全县82万亩红枣林资源优势,持续在红枣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从红枣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促进红枣产业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关于在红枣乡镇开展“双集中、四促进”帮扶活动的通知》等若干条奖补激励政策,设立了“红枣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打造“临县红枣”公共品牌,培育了全国驰名商标“天渊”、山西著名商标“晋奥华”等品牌。脱贫攻坚以来,总投资9804万元,累计实施了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38.4万亩,特别集中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大力培育发展“枣芽茶——枣木香菇——枣花蜜——枣园经济”等红枣新业态。
小枣芽大产业。山西阳府井实业集团是临县最大的三产服务民营企业,涉足零售、酒店、餐饮、教育、旅游、电子商务、农业开发等多个领域,带动就业人员1000余人。该集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流转了15858亩红枣林建立了枣芽茶采摘基地,于2015年注册2650万元资金,成立了山西茗玥茶叶公司,与山西中西药大学、日本东方国际达成深度研发合作,采用实体经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以匠心工艺打造阳府井牌枣芽茶红茶系列健康产品为目标,依托中国红枣之乡临县之优势,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公司。2019年8月2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国(山西)·日本经贸与人文合作恳谈会”上,该公司与日本东方国际签约了1.2亿元人民币的枣芽茶采购项目。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目前形成年产2500吨枣芽红茶规模。该项目的实施可惠及临县枣区17个红枣主产乡镇,37万枣农受益。去年在雷家碛、刘家会、车赶、克虎、碛口5个乡镇,采取“企业+政府+村委+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建设10万亩嫩枣芽采摘基地,同时在刘家会、雷家碛、克虎、城南建成4个枣芽茶加工车间。在12个红枣主产乡镇建立采购点,每个乡镇由一个合作社负责与各行政村对接收购,在每个村建立枣芽茶采摘基地,采摘嫩枣芽老少皆宜,不用外出务工,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日可收入100-200元,最多的枣农年增收6000元左右,成为实实在在造福枣农的造血脱贫好项目。
小香菇大市场。以红枣木枝条作为原料生长出来的香菇,其中硒元素的含量高于普通香菇。全县发展枣木香菇产业从2013年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加工厂1座,成立进出口公司。目前已发展到2000万棒的规模,年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亿元,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探索走出了“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创造了产业经营增收、劳务增收、土地流转增收、资产分红增收等多种增收渠道,保障了菇农的切身利益。庙坪村打造的湫川丰林牌特色枣木香菇,如今远销北京、福建、广东等全国10多个省市,产值突破1500万元。仅此一项,带动全村和周边10多个贫困村人摆脱贫困。临县枣花蜜如今已是中国四大名蜜,年产约1500吨。全县有230户蜂农,12个蜂业公司与合作社养殖2.2万箱约4.4亿只蜜蜂。全县相继研发推出枣花蜜口红、香皂、面膜、护肤品等各类精深加工产品。2017年临县“十品老农”蜂蜜系列产品获得“第一届中国优秀品牌企业评选中国蜂产业行业质量可信品牌”。推进“甜蜜王国、美丽乡村”模式,今年全面启动了“山西省蜜蜂特色小镇”建设,在沿黄乡镇铺开了10个枣花蜜标准化基地建设。每个基地投资25万元,带动贫困户100户,户均增收1000元,从而进一步壮大临县枣花蜜产业。大力培植林下种养、生态旅游等枣园经济,涌现出曲峪田园综合体、碛口休闲农业创意基地等30多家典型。克虎镇庞家庄村创办的新之瑞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林下养鸡,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林家坪镇薛家圪台村的兴台农牧专业合作社林下种植花生、西瓜和甜瓜,带动61户贫困户脱贫增收,碛口镇寨则坪村山西十品老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林下养蜂带动28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刘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