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腾而下,与沱江汇合,诞生了山水之城——泸州。
泸州地处四川省东南,是著名的“中国酒城”,也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市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三区四县,总人口508.6万人。
“山水绿色、宜居宜业、区域中心、中国酒城”,是泸州城市的定位。作为泸州城市建设主战场,两江新城大力实施城市提质攻坚行动,打造优良人居环境,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城区。到202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将初步形成城市“沿绿沿江”发展格局和城市空间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国家级城市名片,展示出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奋发的精神面貌。
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
一港通天下
——美好生活之基
泸州虽不靠海,却沿长江。依水而建的泸州港,每日船只来来往往,集装箱装卸不断。
从泸州港启程,沿长江东去,历时半个月,船舶驶达上海入海口,这是内陆货物“走出去”的1.0版本。但从“内河港口”走向“开放前沿”,不止靠一个水运港口。
2018年,“蓉欧+泸州港”号班列正式开行。该班列在省内实现长江水运和蓉欧快铁无缝连接,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及组合效应。通过该模式,泸州港将打造成为蓉欧快铁的延伸第二场站(货物到达泸州场站视同到达成都场站),使中欧班列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各个片区间可实现“市场同价”“监管互认”“服务一体”。
从不起眼的江边小滩地到四川最大港口,以港口为“点”,以多式联运为“线”,泸州渐渐放射出“四向”开放大通道:东向依托黄金水道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稳定开行泸州——武汉、上海集装箱班轮,特色开行“五定”外贸直航班轮。西向开行“蓉欧+泸州港”号班列,在省内实现长江黄金水运通道与蓉欧快铁无缝连接。南向双向开行泸州——广州铁海联运班列,测试开行泸州——钦州铁水联运班列,促进川滇黔渝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北向开行俄罗斯木材、北粮南运和泸酒北上等特色专列融入国家战略。
近年来,泸州相继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除成都、重庆以外拥有开放平台数量最多的城市。这些与沿海发达地区同样的平台,正成为有力抓手,逐渐弥补起泸州地处内陆的“先天不足”。
国务院批复设立泸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两大平台相继获批对泸州加快对外开放更是锦上添花。目前,泸州综合保税区已顺利通过八部门联合预验收,全力确保年底封关运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建成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并纳入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范围,正加快打造以日化等商品为主的电商分拨中心和消费体验中心,泸州跨境电商保税备货(1210)模式正式运作。
与此同时,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平稳运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粮食、肉类在此集聚,又从这里运至周边地区。
今年4月,恒力(泸州)产业园项目在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式开工。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年利税20亿元,解决就业1.5万人。9月,泸州国家高新区与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四川智慧华云大数据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现代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南苑会议中心举行。又一家世界500强被泸州“引进来”。
如今再摊开地图,一条条通道将腹地与沿海联结起来,一个个平台承载产业转型升级,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步履铿锵。
千亿产业群
——美好生活之本
酒城泸州,除了千亿白酒产业,还有什么?答案是千亿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组成的千亿新兴产业。
泸州紧扣国家战略、省委部署、市场规律和全市需要,坚持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加快构建三大千亿现代工业发展体系,实现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效益提升、产品向品牌迈进,提升工业对争创四川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支撑作用。
2020年10月24日,泸州老窖推出全新战略品牌“高光”,布局中国消费升级、轻奢消费崛起的新消费时代。10月25日,郎酒吴家沟生态酿酒区一期工程投粮开酿,将实现年产2万吨优质酱酒产能,目标是以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再造一个百亿酱香郎酒。
泸州是世界上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最佳原产地唯一叠合区。目前,正朝着今年“全市实现白酒营业收入破千亿元、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产值和服务性收入破千亿元”的年度目标追赶。
9月8日,泸州国家高新区与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项目是一个百亿级项目。项目分期实施,其中一期建设运营中国电子(泸州)数字经济产业港和中国电子(泸州)扶贫产业园。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投资泸州之前,华为公司已经提前布局泸州。2017年,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上线运营、目前存储能力达700PB。
一个龙头企业带来一个产业链,这是泸州大招商、招大商的结果。目前,泸州已经集聚电子信息企业260多家,推动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工程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电子信息企业集聚,得益于泸州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比如,泸州国家高新区拥有30家智能终端龙头企业和43家配套企业入驻的智能终端产业园,这些都可为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项目的配套提供有力支撑。
恒力集团是江苏苏州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纺织全产业链发展闻名的世界500强企业。泸州是中国酒城。乍看之下,两者似乎联系不大。但就在今年4月16日,双方联手开建投资200亿元、占地面积5000亩的恒力(泸州)产业园,打造西南聚酯新材料及纺织制造中心,2021年底全部建成投运,预计每年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年利税20亿元,解决就业1.5万人。
泸州纺织业主要以服装加工为主,未成气候,而恒力(泸州)产业园聚焦全产业链发展,能实现产业链招商,有利于补上泸州高端纺织业短板,并在智能化、新材料等领域探索新机遇。
接下来,泸州将依托恒力(泸州)产业园,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设立轻纺科技产业园,积极引进新材料、高端纺织、服装加工、装饰制品等上下游企业,建设西南纺织制造中心。
四渡赤水魂
——美好生活之源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说的就是古蔺县太平古镇。四渡赤水出奇兵,这段长征中的“神来之笔”,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震撼不已。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距县城古蔺35公里。与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乡隔河相望,为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是两省边民互市,商贾云集,物资集散之地,被誉为川黔的水陆码头。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太平古镇有着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国工农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其中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就位于太平古镇,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
如今,太平古镇老街至今保存完好,古风貌犹存,老街上红军遗址多达87处,全国亦属罕见。其中,著名的包括太平渡渡口、毛泽东同志休息处和散布于太平渡蜿蜒街道上的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红军炊事房等。
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的根本要求,以四渡赤水精神为主题,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成立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目前,学院拥有中共泸州市委党校、古蔺县狮子岭(在建)、太平渡三大校区和二郎、白沙、黄荆、茅溪、石厢子五大教学基地,学院全面建成后,可同时承接1800人开展培训。今年11月11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揭牌仪式在市委党校新校区举行,标志着泸州四渡赤水分院正式全面融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1个总部+5个分院”总体布局,联动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红色殿堂”翻开了崭新一页。
揭牌仪式上,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校区、叙永校区获得授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也就是泸州市委党校新校区,位于纳溪区的泸州第二医教园区内,预计每年可承办培训班1000期,培训学员10万人次。
作为四川长征学院五个分院之一,泸州四渡赤水分院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总揽,确定了“1+2+N”的分院建设布局:“1”即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市委党校新校区);“2”即古蔺校区、叙永校区;“N”即太平渡、二郎滩、双沙、“鸡鸣三省”会议旧址(石厢子)等多个现场教学点。
打造五条特色教学线路:四渡赤水·奇兵之路、乌蒙磅礴·磨砺之路、鸡鸣三省·奋进之路、军民鱼水·同心之路、突出重围·制胜之路。泸州市将奋力打造具有独特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彰显“联动滇黔的枢纽、南向发展的支点”历史使命,深入挖掘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城和出奇制胜之地红色品牌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将市县党校和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建设成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示范基地、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培训基地、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的展示基地、助力革命老区创新发展的实践基地,为泸州争创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干部人才保障。
让“信念坚定、不怕牺牲、善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红军四渡赤水精神得到传承弘扬。
文字:罗森波 杜玉青 简放鹏 肖 婷 图片:牟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