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中阳

中阳县筑牢安全防线 坚决打赢护林防火“保卫战”

本报讯 进入冬季森林防火特别防护期以来,中阳县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早部署、早行动,建立“政府全面负责、社会积极支持、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护林防火工作机制,筑牢联防联控冬季护林防火“天罗地网”,坚决打赢护林防火“保卫战”。

四级联动,织密护林防火安全“责任网”

森林防火工作要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为切实拧紧护林防火思想总开关,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中阳县明确县、乡、村、林场四级联动机制,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下乡干部、民警驻村,护林员包山头包地块责任制。县、乡、村、林场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具体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好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的责任制,形成县乡村及有关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根据护林防火工作需要,中阳县成立了林业局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中心,下设综合协调组、专家指导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火案侦破组5个小组,涉及17个相关部门。结合县域实际编制了《中阳县林业局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实现了防火责任全覆盖。同时对各乡镇护林防火工作进行了常规检查和考核,有效确保全县上下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森林火情。

加强宣传,打造护林防火安全“舆论场”

防范和杜绝森林火灾,必须依靠群众的自觉行动。中阳县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以“火种不上山,火源不入林”为标准,在森林防火宣传上下足功夫,采用多方式、深角度、全方位进行宣传,在全县营造起“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通过在林区布设醒目的横幅、标语和警示牌,对进山人员起到了较好的防火安全教育作用;通过开展流动宣传活动,上门入户发放宣传物品等形式,使防火宣传深入到村到户;通过中小学校森林防火教育、观看森林防火教育片、召开森林防火主题班会,让学生辐射家庭,不断强化群防群控护林防火的自觉意识。

强化管控,筑牢护林防火安全“防护墙”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中阳县经过总体规划、重点排查,根据实地查看和经验总结,将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确定为全县森林山火的高发期。根据全县森林资源分布、林区社会情况和山火发生的频率,将全县林区划分为三级火险区。

坚持“三个到位”。值班到位,为确保巡山护林工作,中阳县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值班值守制度,24小时全天候轮流值班。登记到位,严格落实值班和人员登记制度,做到进出人员身份详细、时间准确、路线清晰。看守到位,严格对重点道路、路口、地段重点看守。强化督导检查,及时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强化预警监测,切实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加大责任追究。

落实“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排查。森林防火要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为方针,因此中阳县深入重点区域进行了全方位排查。深入排查林区、农林交错区及其周边村镇居民点的森林火灾隐患,严禁焚烧秸秆,严管野外违规用火;深入排查柏洼山等风景名胜区周边的森林火灾隐患,严防重要设施受到火灾威胁;深入排查公墓、坟场以及农林结合部的火灾隐患。二是重点监护。加强对林区特殊人群的监护,落实监护人责任。对林区智障人员、牛羊牧工等特殊人员逐一落实监护人,实行严密监护。在森林防火特险期和高森林火险期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林缘地带的一切野外用火,严禁火种入山进林。

打造“一支队伍”。为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目标,立足工作实际,中阳县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的原则,组建了一支半专业化扑火队,并积极协调镇、村开展联合演练,加强应急救援训练,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够“拉得出、用得上”。另外储备灭火弹2000余箱,铁锹3000余把,铁扫帚2800余把,风力灭火机130余台,扑火水枪800余个,确保人力物力准备充分,一旦有森林火情发生可以及时扑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中阳县植树造林、发展生态,护林防火、保护生态,让“两山”理论在中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打造“五彩”中阳描上最美底色。 (董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