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开新局 谋新篇 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 吴俊清

核心 阅读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锚定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科学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构建教育改革发展新格局,更好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清晰展现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宏伟目标和路径。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更好发挥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认识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时代意义和重大特征

《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教育系统而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在教育领域有着更加强烈的反映和期待。与现实的教育事业发展相匹配,社会公众对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美好的教育生活需求愈加强烈。家长的教育夙愿从“有学上”更多地转向“上好学”,广大人民群众希望拥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教育幸福感、教育满意度,整个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迈向了更高的质量时代。

高质量发展,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加以深刻认识其时代意义和重大特征。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力把握新发展格局和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历史使命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转型发展金光大道,坚定走下去,坚实走出来。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坚持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责任履行上“担担子”,任务落实上“钉钉子”,不遗余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也要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刻意识到教育重心的日益凸显。当前,教育事业发展整体上迈入质量为本的新阶段,其重心逐步从根本依赖于国家教育战略向以发展质量为核心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教育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需求。

胸怀“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建议》在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也明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届时将建成教育强国。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为我们谋划并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紧扣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通过3个五年规划,把15年的阶段战略安排细化为压茬推进的政策行动,积小成为大成。“十四五”期间的重点要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牢牢抓住这一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科学编制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十四五”规划。全省教育系统要主动对标对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和主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切实为“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定好位、谋好篇。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发展阶段特征、演进趋势、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确保在服务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要准确把握省情,自觉把教育事业放到全省转型出雏型的阶段性战略目标中,客观审视教育发展的优势、短板以及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要坚持科学的编制方法,省市县各级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形成一套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指标体系,推动实施一批变革性、标志性举措,努力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再立新功。

融合改革发展,着力形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强大合力和保障机制

发展每前进一步,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就需要推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省教育系统要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创新构建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一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要标准是教育系统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在实践中增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

二要不断健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稳步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统筹协调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结构,加快义务教育由县域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要坚持基本办学条件改善与办学内涵质量建设相结合,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上下功夫,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断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根基。

三要创新完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省要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构建适应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教育一体化发展布局和结构,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打造一批“高峰高原”。大力推动“1331工程”提质增效,支持高校汇聚资源,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人才的系统培养和开发利用。有序推进高校新校区“破围融合、聚能创新”,推动更多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培养更多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四要系统构建科学完备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一项整体推进的教育战略,需要科学宏观的系统设计,这对教育评价改革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评价的多元观念,坚持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将多元评价观念互补融合;要着力强化教育评价的系统设计,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性与综合性;要密切关注教育评价的建构取向,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的“普适性”,也要形成培育时代新人的“特色性”,确保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回归育人本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流击水越险滩,扬帆破浪再启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号角,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满信心,保持定力,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拿出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提升改革的智慧和能力,聚焦改革的整体推进与督促落实,着力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不断开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力争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在“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展现新作为。(作者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吴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