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时事

扬帆搏浪正当时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三大目标”,实施“十大举措”,持续巩固良好态势,不断加快转型步伐,走出一条具有吕梁特色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定向好的态势。2020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8.2亿元,同比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6亿元。

传统产业加速改造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鹏飞集团拥有国内一流的煤、焦、化工设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中国联通与鹏飞集团进行5G应用方面的‘1+1+N’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有助于鹏飞集团率先在煤焦化工5G工业应用探索新路径。” 2020年6月17日,山西首家焦化5G应用实验室——鹏飞焦化厂的“5G+智慧煤化工”应用实验室揭牌成立。在揭牌现场,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介绍说。

吕梁是一个资源大市,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有40多种,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在一度时期陷入了经济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的困境。“十三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而孝义鹏飞集团则是我市焦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型。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上马了100万吨甲醇联产4亿方LNG、30万吨合成氨、40万吨费托合成蜡、百万吨级超级悬浮床加氢、超级针状焦、碳微球等高端项目,通过精细煤化工全产业链布局力争将焦化废物“吃干榨尽”,实现了集采掘、洗煤、炼焦、化工于一体的“闭合式、全循环、全产业链条”的绿色循环高效发展。

离石电缆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超过20年的线缆制造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强与上海电缆工程设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引进国内一流的技术人才,成立科研技术团队和研发中心,加大研发力度,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创新研发的35千伏及以下电力电缆、煤矿用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缆等20多种特种线缆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远销亚洲、欧洲等市场。所创“山花牌”商标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深受用户的信赖。特别是该公司攻克了阻燃指标技术难关,成为国内首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攻克紫外光可交联低烟无阻燃聚烯经电料指标的企业。

鹏飞集团和离石电缆有限公司的发展故事反映着我市近年来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努力。“十三五”以来,我市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落实增气减煤、控量提效、延长链条等15项产业转型举措,推动煤炭、焦化、钢铁分别退出落后产能570万吨、211万吨、140万吨。加快推动焦化产业向焦化园区集中,17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举办煤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研讨会,签约总投资208亿元的16个煤炭转型项目。

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多业支撑趋势凸显

“清香型白酒产业是山西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吕梁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打造世界级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酒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将酒文化博览会这一平台打造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白酒行业盛会,加快把白酒产业打造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酒文旅融合发展,再现‘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画卷。”2020年9月19日,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在第四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开幕致辞时表示。

我市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白酒产业成为近年来我市着力培养的新兴产业。2017年以来,我市已连续举办四届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中外企业参展累计近2000家,参观人数累计突破70万人,项目签约、酒品成交总额累计超过200亿人民币。酒博会已经发展成为全市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不仅白酒产业在迅速崛起,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大数据产业也从无到有实现了质的飞跃。自2017年开始,我市连续举办四届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共签约项目69个,总投资超过百亿元,“天河二号”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交城中西部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大数据产业是我省要全力打造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吕梁市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20年8月18日,在“数谷吕梁·智赢未来”第四届吕梁大数据产业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亲临现场并在讲话中给予充分肯定。

在白酒、大数据等产业的带动下,我市经济由曾经的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的态势愈加明显。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我市大力推进全省规模最大、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的中铝华润一期43万吨轻合金铝项目全面投产,中润公司一期25万吨产能投产,柳林县铝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还被列为全省首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持续打造“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旅游品牌,举办首届吕梁文学季、第四届中国古村镇大会等,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央视财经频道对我市有关做法作了报道,汾阳市贾家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新能源方面,我市充分挖掘吕梁山脉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优势,结合脱贫攻坚战略,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光伏、风力发电项目投产装机规模达分别达到119万千瓦、130万千瓦。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8.2亿元,同比增长9.3%,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92亿元,同比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42.5亿元,同比增长9.3%,转型动能加速集聚、日益强劲,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高。

倾力优化营商环境

凝心聚力助力转型

“要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六保’‘六稳’的关键举措,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扶企政策,点对点入企服务解决困难问题,针对性推进各项改革,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2020年9月11日,市长王立伟在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时强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提出的3个营造:积极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的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市级层面取消下放24项行政职权事项,129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申请办理、10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提出了90条具体举措,努力打造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城市,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不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实现更多审批事项、公共服务掌上办、指尖办,让企业家愿意到吕梁投资、放心在吕梁发展。并持续举办民营企业家转型创新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着力打造“守法、诚信、廉洁、创新”的吕梁新时代优秀企业家队伍,通报表扬80户优秀企业,重奖23户先进民营企业。同时,主动出击、主动对接,围绕铝镁新材料、酒旅融合、现代绿色煤化工等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达发地区和全国百强企业,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制定完善招商图谱,实施精准招商。

为全方位保障转型项目建设进度,我市还实行了市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双包联推进转型项目建设制度,深入企业一线,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快转型项目建设。

发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培育新产业、引进新技术,吕梁转型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不仅助力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有速度、有质量,发展有活力、有动力的态势,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产业结构、重塑着经济增长格局,为全市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装备上动力强劲的 “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