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方山县党的创始人—传奇中将旷伏兆

传奇中将旷伏兆,1914年1月27日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文雅(今埠前)心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时到邻村裁缝店当学徒。1929年10月参加文雅乡工会,投身革命。先后任文雅乡工会委员、县模范团大队长。

1932年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6军团第18师卫生部、军团保卫局保卫队政治指导员,第17师连政治指导员、新兵营营长,龙桑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7年1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一天,旷伏兆聆听了毛泽东的报告。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爆发了,前方需要大量干部,我代表党中央欢送大家上前方去。”他阐述了我党的抗战战略方针,特别鼓励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人员要有青松般的傲骨和杨柳根植大地一样的品格。这些话使旷伏兆受益匪浅。会后不久,旷伏兆等10名团职干部被派往太原,接受在那里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领导,做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的统战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几百名热血青年经过审查和短期培训,陆续被送往八路军一一五师。1937年11月上旬,太原将要失守的时候,驻晋办事处原打算留下旷伏兆,利用他的裁缝手艺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周恩来得知后说:“旷伏兆是江西老表,口音那么重,留下来容易暴露。”

在日军攻占太原的前两天,即1937年11月6日,旷伏兆从太原八路军办事处跟随周恩来副主席离开太原前往汾阳。8日,时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部部长的程子华,到汾阳向周恩来请示工作,周副主席把旷伏兆介绍给程子华,让旷伏兆到程子华那里工作。第二天,旷伏兆跟程子华离开汾阳到了离石。程子华考虑到方山县比较落后,想把那里的工作开展起来,决定让旷伏兆去方山县工作,并向旷交代说:“方山县是块处女地,那里没有我们的工作基础,不仅没有党的组织,连个党员也没有,一切工作要靠自己努力,从头做起。”旷伏兆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

旷伏兆是以八路军和“牺盟”特派员的身份去方山县工作的。他到了方山县人地两生,经了解,方山县只有阎锡山的公道团、警察局等“牺盟”一套旧政权组织,由于兵连祸结,民生凋敝,社会秩序混乱,没有一点抗战的生气。在这种情况下,把工作开展起来,谈何容易!

共产党人是不怕困难的。旷伏兆到了方山县后,纳言敏行、见机行事,先找了一些上层人士谈话,做好上层联络工作。他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做好发动群众工作。他深入到学校,向师生反复宣传抗战救国的道理,并亲自带领部分师生深入乡下做发动群众工作。他们下乡首先是宣传抗战,动员群众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八路军、积极以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打仗,其次是做好收容国民党溃兵,稳定社会治安,动员群众搞好生产。在县牺盟分会和一二○师教导团驻兵站两个排的配合下,开展各项工作,并秘密发展党员,进行建党工作。

1938年2月,中共方山县委在方山县城(今方山乡)成立,并在屹洞、马坊和县牺盟分会内建立了党支部。县委受战动总会党团领导,书记旷伏兆与程子华单线联系。

旷伏兆在斗争中、实践中,培养了赵宝明、胡宪元、黄志恒、胡成奎等一大批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三个党支部,即圪洞区支部、马坊支部和县“牺盟”支部。县委建立了一区、二区、三区3个区委,成立了150余人的游击队。

经过旷伏兆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在方山县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在群众中开展抗日宣传和动员,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938年4月,党组织调罗萍接替旷伏兆的方山中国共产党方山县委书记工作。旷伏兆同志交接完工作后,还在方山县帮助了一个多月的工作。

当时,方山县反动县长与牺盟分会、公道团负责人相勾结,反动封建势力一度嚣张,曾扣押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县委通过牺盟临县中心区撤换了牺盟会、公道团领导人,由县委书记罗萍任牺盟特派员,中共党员胡成魁任公道团长,孤立了反动县长,发展抗日武装、减租减息和建党工作才比较顺利地展开。方山抗日游击队在一年中为决死四纵队扩兵700余人。1939年,该游击队编人决死四纵队游击第六团。但方山县政权一直为反动势力所掌握,造成工作上的不少损失。晋西事变后,方山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

1938年6月,旷伏兆到以程子华为首的清(徐)、太(原)、徐(沟)游击区检查团工作,离开方山。 (整理者: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