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脱贫攻坚

走出去,点亮希望成就未来

□ 本报记者 穆佳妮

走出去点亮希望,走出去成就未来。我市共有贫困劳动力37.84万人,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劳务输出成为转移劳动力,促农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快劳务输出步伐,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战略为契机,积极打造劳务品牌,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全市累计培训24万人,涵盖80多个职业,吕梁山护工等一批劳务品牌叫响全省全国。

以技能培训为依托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2020年12月30日,天气异常寒冷,然而凛冽的寒风挡不住1336名吕梁山护工奔赴外地奋斗圆梦的热情。这已经是我市举行的第三十四批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欢送仪式,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训护工63517人。“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吕梁山护工为牵引,鼓励支持各县(市、区)推出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

临县开展了枣芽茶采摘加工、驾驶员、粽子加工等技能培训,临县的哥占到省城太原出租车司机的50%,前青塘村80%劳力掌握了标准化加工粽子的技能,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岚县开展了“土豆宴”加工培训,特色店开到了太原。离石区深挖“吕梁山护工”品牌潜力,打造“离石康养师”劳务品牌,开设培训专班,对参训过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到当地敬老院、康养中心和城区6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兴县创建了“兴县焊工”“兴县铁服”“京东方员工”“蔡家崖管家”等自主品牌,与太原铁路公安局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订单培训“兴县铁服”528人,全部走上安检、安保岗位。汾阳市不断提升“汾阳厨艺”品牌知名度,建立厨师培育基地,强化专业厨师培养,目前以烹饪为职业的有3500余人,相关外出从业人员达4800余人。目前,全市已形成临县的哥、汾阳厨艺、岚县土豆宴厨娘、兴县焊工等一批特色劳务品牌,过去粗放式的劳务输出逐渐转变为有组织、高质量的品牌劳务输出。

近年来,我市以特色培训为支撑,坚持把技能培训与红枣、核桃、小杂粮、马铃薯、食用菌、沙棘、中药材、特色养殖等八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乡村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县一品牌、县县有特色”培训模式。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在手上,多次深入职业院校调研指导培训工作,直接推动吕梁工匠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推介吕梁劳务品牌,亲自欢送每批外出就业吕梁山护工,树立了大抓专业技能培训、加快技能社会建设的坚定态度和鲜明导向。

以“人人持证”为抓手

夯实劳务输出基础

2018年,我省开始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战略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增收能力,推进全省奔小康的重要战略举措。这项工程的实施,把吕梁劳务输出工作又带到了全新的轨道上来。我市通过全面开展劳动力建档立卡信息工作,更精准地为全市劳动力提供培训服务,促进群众外出就业。

我市构建起组织机构、工作安排、宣传发动、信息采集、工作专班、更新数据、分类培训、开发岗位“八大体系”推进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对全市16-64周岁254.6万名劳动力的建档立卡,其中农村劳动力149.2万人、城镇劳动力105.4万人,全面掌握了基本信息、摸清了就业需求,为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的做法受到了省人社厅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推广。

为做好全民技能培训工作,全市择优确定了95家培训机构,以农村贫困劳动力、企业在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开展12类150个工种的培训。并创新培训方式,组织市直各职业学校积极送教送技下乡,倡导把培训班办在乡镇党校、农民夜校、特色产业园区、易地搬迁居民小区、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等群众身边,让农民群众便捷地学习实用技术。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各类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全市人社、教育、财政、工信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培训机构、企业、群众同频共振,形成了“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

我市以护工培训为牵引,坚持政府支持、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跟踪服务,持续打响“诚信、勤劳、专业”品牌。目前,全市共培训34期吕梁山护工63517人(其中贫困人口26153人),实现就业34579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13158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就业辐射8省20多个城市。探索培养高端护工,培训赴日介护64人,日语过级31人,办理出国护照21人,有3人赴日就业。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已入选国家发改委“全国家政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

此外,全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续推进考证持证工作,共发放技能证书4.33万本,其中职业资格证书1.68万本,专项职业能力证书2.64万本,吕梁山护工培训持证率达到98%以上。

以技能富民战略为指引

促进劳务输出提档升级

去年7月28日召开的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转型发展实施“四三战略”,把实施技能富民战略作为重大战略之一。市委明确,到“十四五”末,力争用6年时间对全市近150万名农村建档立卡劳动力普遍进行一次专业技能培训。以吕梁山护工培训为龙头,积极开展各类特优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用技能培训,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掌握技能、考证持证、就业创业。对有意愿的建档立卡劳动力,实施滚动培训、等级提升,开展初级、中级、高级梯次培训,打造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为我市乡村振兴、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专业人才支撑。

上技能大舞台,走技能成才路。2020年7月举办的首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赢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在吕梁宾馆的厨房内,众多选手大展厨艺。选手们纷纷表示:“技能大赛的举办让我们厨师大显身手,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除了各项比赛,大赛还设有展演区,来自各县(市、区)的能工巧匠各显身手。在兴县展区,一位名叫郭全金的年轻人正在专心地雕塑着一个面塑人物,引来众人驻足观看。在他面前的展台上摆放着众多作品,其中有童子拜观音、佛教四大天王、美猴王孙悟空等人物,个个神采飞扬、活灵活现。汾阳展区的餐饮、调酒,交口展区的手工等,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本次大赛,全市541名选手参加20多个项目类别的竞赛,以赛促培、以赛代训,通过竞赛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产生一等奖42人,二等奖84人,三等奖113人,推荐认定技师4人、高级工33人。

去年,我市还组织了“吕梁烤鸭师”“吕梁酿造工”“岚县土豆宴”“兴县焊工”“石楼福海厨工”“中阳黑木耳”“临县枣芽茶”等独具吕梁特色的职业工种培训,形成了“一县一品牌、县县有特色”培训模式。“吕梁烤鸭师”培训班三期89人,55人实现就业。开展了全国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试点工作,发放电子培训券4.8万张,有效提升了实名制培训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今后将逐步建立起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打造职业技能培训新业态。

人人持证打开致富门,技能富民铺平小康路。“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打造出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劳务输出逐步实现了品牌化、专业化。展望“十四五”,技能培训将会进一步升级,就业保障将会进一步完善,就业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吕梁劳务输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