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瑜)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圆满收官,我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紧盯农民收入这一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各项部署,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全市农民收入增速逐年递增。
全市一是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强化产业布局。先后实施了“8+2”农业产业化计划、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等重点工程项目,形成了沿黄4县160万亩红枣种植林带和吕梁山东西两麓300万亩核桃林带,初步建成了岚县20万亩马铃薯、兴县20万亩杂粮、方山5万亩中药材、交口
2000万棒食用菌、孝义2万亩设施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县。2019年,全市发展优质杂粮200万亩、脱毒马铃薯80万亩、食用菌8000万棒、新增中药材2.5万亩。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2020年全市牛、羊、猪、禽出栏分别达到17.4万头、75.4万只、126万头、5307.7万只,肉蛋奶总产达到42万吨。
强化龙头引领。坚持把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关键,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强化龙头企业牵动,促进特色产业全链条、产业化发展。出台了《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在基地示范、项目建设、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人才引进等15个方面给予农业企业大力支持,全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6户、省级龙头企业74户、市级龙头企业142户,2020年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80亿元。
强化产销对接。先后在海南、上海、贵州、长沙、北京、商丘、晋中等地参加全国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贸易洽谈和招商引资等活动,连续举办了五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人和客商,不断提高吕梁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同时,各县市区也结合产业优势,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展示展销活动,如:临县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和三届红枣节,石楼县以“古槐颂、槐花情、槐花宴、槐花蜜”为主题举办了两届槐花节,柳林县举办了首届红枣文化节、岚县举办了四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活动、汾阳举办了第20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第三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吕梁红枣、岚县马铃薯、兴县小杂粮、汾州核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是加大转移输出力度,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煤炭市场价格回升、工矿企业恢复生产、经济形势持续好转的有利时机,突出抓好农民培训,促进就业。持续打造“吕梁山护工”,努力塑造“诚信、勤劳、专业”品牌形象,累计培训4.9万人、就业2.6万人。连续三年在北京举办就业推介交流会,就业辐射全国8省20多个城市。
三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规范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程序,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新途径,逐步提升农民土地收益。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持续抓好农业生产托管整市推进工作,支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流转、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性服务,力争年内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110万亩、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0万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和管理制度,指导推动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规范运营,探索盘活集体资产的有效路径,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使广大农民分享到集体资产收益。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的各项补贴补助政策,持续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开发、转移培训、企业培育、农业基础建设等。不断深化“合作社+”造林模式,持续推进“三个100万亩”生态工程建设,2019年全市1301个农民造林合作社、2.05万贫困群众受益,人均增收6000元。持续抓好“光伏+”项目运维工作,全市共建成光伏扶贫电站714座,总规模57.1万千瓦,结算收益1.99亿元,带动5.9万贫困群众增收。创新模式撬动金融资本,市政府与农发行深度合作,探索发展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吕梁模式”,累计支持小微企业105户、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2.7亿元,覆盖全市13个县区,支持范围涵盖了红枣、小米、油脂、核桃、野生沙棘、奶牛和生猪养殖等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就业帮扶6000余人次,带动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辐射带动帮扶贫困人口近10余万人,带动企业增收22.5亿元、实现利润6亿元以上。“吕梁模式”在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助力了吕梁脱贫攻坚整体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