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国巍
“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交城县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零事故”创建牵头抓总作用,将“零事故”单位创建工作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相结合,对全县的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对各类风险源点进行登记造册,认真分析研判,制定开展“零事故”单位创建工作举措,进一步扛牢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隐患排查,精准严格执法,创新监管方式,加强队伍管理,以更硬、更实、更有效的举措深入开展“零事故”单位创建,持续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目前,全县“零事故”村(社区)创建率为97.81%,“零事故”企业、单位创建率为100%,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两下降、一杜绝”良好态势。2020年1-12月份,县应急管理局排查各类隐患3765条,已整改3759条,整改率达99.84%,依法对相关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56起,已结案55起,结案率达98.2%;实施行政处罚共计164.47万元,收缴滞纳金0.18万元。
全面摸清底数 压实责任链条
县安委办及时研究制定《全县“零事故”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3年创建目标,强化5项工作措施和5项具体要求。同时转发《“零事故”单位创建标准》细化21项创建考核标准和事故统计标准;全省“三零”单位创建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之后,进一步摸排创建主体,依托县委政法委综合治理系统对4222个(其中:行政村(社区)137个,企业3590个,单位495个)创建主体建档立卡、分类管理,做到监管全覆盖;同时,压紧压实党委(党组)领导责任、乡镇属地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四个责任”链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做好安全服务 严格执法检查
组织专业力量入企开展安全法规政策宣讲、安全教育培训和现场指导服务,全年聘请“坐班”专家入企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帮助企业完善安全措施,开展风险评估,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失信企业,坚持利剑高悬,严查重处,倡树守法得实惠、违法受惩戒的良好导向。
强化宣传力度 加强文化建设
持续开展“五进”活动,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三晋安全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国家安全日、防灾减灾日、交通安全日等主题宣教活动。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开设安全专栏,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引导群众树牢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四不伤害”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干部职工“我要安全”思想意识,促使安全文化在安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
实施技能提升 提升培训质效
落实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岗位操作技能;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监管和从业人员大培训、大考核、大比武,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和技能,2022年底前将对所有安全监管人员、从业人员进行一次轮训。
健全预防机制 完善防控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坚持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治理挺在事故发生之前,形成超前预防、超前治理的格局。2020年底前,各重点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制定出台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建设指南,加强风险辨识管控、落实隐患治理责任。各创建单位对本辖区、本单位生产生活场所、重要设施设备、关键环节部位、重大危险区域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分类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通过排查发现隐患、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验证整改效果等环节实现有效闭合管理。
强化应急值守 提高应急响应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定期组织灾害风险形势会商,及时组织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灾害形势会商,提前向有关地方和部门作出风险提示,提出防范意见。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报告信息,根据灾害事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调动各方力量投入抢险救援救灾,及时有序有效处置,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