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聚焦两会

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 提高城市发展能级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通讯员 肖继旺 高淑芳

“聚焦新型城镇化,实施市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坚持新区建设与主城提档并举,加快把城市功能做强、环境做美、特色做优,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2月23日,市人大三届八次会议上,张广勇市长在代表市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提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转型出雏形、“六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一起成为今年我市重点主抓的十项工作。新规划、新目标、新愿景让正在参加“两会”的委员代表们备感振奋,大家围绕这一主题纷纷进行了建言献策。

A全力加快新区建设 打造吕梁城市新名片

“我们将立足于市域中心城市定位,坚持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狠抓项目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具体到新区建设,我们将推进新区供水三厂二期项目、吕梁大道二期工程,启动吕梁市植物园暨如意湖公园添彩增绿项目、吕梁新区沿河生态治理工程(二期)、吕梁新区湖面生态治理工程、霜雾都铁路高架桥底绿化项目、新区城北热源厂等项目,让新区焕发新生机。”2月24日,市政协常委、市城市管理局局长靳东征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市提出全域推进“五城联创”,争取孝义国家文明城市复牌,汾阳、岚县、交城启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县城),市区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孝义、岚县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成果,其余县(市、区)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整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区、汾阳、交口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孝义启动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城市,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更有质量。这既是我市“十四五”开局的集结令,也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冲锋号,为配合“五城联创”任务稳步推进,新区建设将再次掀起新高潮。

“吕梁新区地理位置承东启西,报告中重点指出将加大新区快速路、209快速路、公交站等项目建设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将与已建成投用的吕梁大道、飞机场等交通枢纽形成陆空纵横,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大大缩短吕梁与外界距离,快速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冯旺兵委员兴奋地说。

B全面推进主城区提质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统筹推进“一市四区”规划建设管理,启动离柳中“金三川”片区规划和市区到柳林、方山、中阳快速路建设,深化环境整治、加快老旧片区改造、完善公共服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宏伟的远景目标,而且围绕这一目标详细规划了具体实施路径。

市政协委员、方山县政府办副主任任乐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感到了强烈的共鸣。他说,老旧小区大都处于主城区,是一个城市历史的印象和记忆。加强老旧小区特别是老城区的改造,切实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既是城市治理和统筹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充分发挥老城区区位优势、资源特点、历史文化等因素,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最迫切的问题着力,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有效投资为抓手,实现老城区的升级、转型发展。

“近年来,我市发挥大数据优势,依托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以吕梁通APP功能拓展为抓手,推动智慧政务、智慧环保、工业互联网、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取得新突破。希望在下一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兼顾人文特色,凸显吕梁文化、吕梁精神,在对其技术体系结构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域人文和区域特色,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以独特的方式增强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赵秀芳委员建议。

C全速提升县域发展能级 赋能经济社会开新局

方山县城区历史久远,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最早的建于解放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陆续在这些区域的空地上建房。后来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住房日见紧张,为缓解住房压力,几乎各家都在建房,大房接小房,小房再接窝棚,久而久之城区就形成了规模。这里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状况差。虽然近几年该县也启动了改造工程,但由于拆迁难度大、资金需求多等因素制约,进度缓慢,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是我市县域发展受限的一个缩影。

不过,今年这一状况即将得到有效改观。在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市提出全速提升县域发展能级,将重点推进交口棚户区改造、方山老城区改造等247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筹提升供热,供气、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县域人口向县城集中,支持孝义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

“‘五城联创’包括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创建,文化是公园的灵魂,公园文化设施不单是一组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艺术品,是文化的象征,社会进步的表象。设施建设要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建筑组合成精品。高品位的文化设施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们以知识、以教育、以激励。”付晓娟委员建议。

白卯兵委员认为提升县域发展能级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服务,他建议政府充分考虑市区的教育需求,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力量,均衡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市区的教育水平。

王利芝委员着眼未来,建议加大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加强宣传,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推进垃圾分类法规的实施,确保城市未来发展有一个充满竞争力的生态环境。

“我们将以县城品质提升行动为抓手,统筹提升道路桥梁、供热供水供气、园林环卫、垃圾污水、智慧城管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建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活的新型宜居型县城奠基铺路、保驾护航。”市政协常委、市城市管理局局长靳东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