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过年就是最开心的事。小时候过年,有好吃的糖果,有漂亮的衣服,还能挣压岁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似乎没有那么开心快乐,原因在哪?是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太快,过年所谓的好吃好喝好穿我们平时也能达到,还是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渐渐淡忘呢?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其实,在大家的心目中,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已经深深扎根。比如春节,春节就是团圆,就是回家,我们称之为过年。过年我们要买年货、扫尘、蒸花馍、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走亲戚、挣压岁钱等等。这个习俗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然而,社会在多元发展,受一些西方国家的影响以及传统节日习俗的老化,有的人不再重视我国传统节日。“年味儿”好像不那么浓郁了,越来越形式化,人们内心也不再期盼过节的喜庆。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节日充斥于我们的传统节日中,令一些年轻人大肆效仿和追捧。使我们的传统节日逐步演变成吃喝玩乐的节假日,童年承载着对过年的无限美好也成了永久的回忆。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他多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讲文化自信,要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文化资源与力量源泉。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内容,弘扬本土的节日文化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青年一代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自信心意义深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味以及人们精神的多样化,传统节日文化也要不断创新追求发展进步,让节日变得时尚起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采取保护措施,要重视和保护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吸取国外节日文化的精髓,还要巩固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要更进一步了解和挖掘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民族节日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决心。
弘扬和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加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年越过越有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