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全市“两会”明确指出,要实现“五个吕梁”战略目标,必须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找准吕梁战略定位,打造“九大基地”,这一重大部署为我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未来五年,我们要紧紧锚定这个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夯实产业硬支撑,重塑竞争新优势。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建设的“九大基地”分别是:铝镁和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酒文化旅游胜地、“数谷吕梁”大数据产业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黄河板块旅游目的地、名特优功能食品生产基地、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打造“九大基地”,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吕梁特有资源禀赋的战略考量,“九大基地”将是未来全市的“特、优、名”“高、新、智”产业汇集地,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对这些产业的新发展、新攀升、新提档,是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生动实践;是推动我市加快走出资源型经济发展困局,大步迈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亦是我市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行动,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选择、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领会打造“九大基地”是基于吕梁特色资源禀赋面向未来转型升级,重塑吕梁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决策,立足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转型之路坚定走下去,坚实走出来,吕梁转型发展必将迎来质的飞跃。
要坚定转型战略定力。全市各级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树立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握住发展新机遇,把产业转型发展与国家战略、省委转型综改等紧密结合起来,应势而动、乘势而上,综合施策,突破我市产业结构相对处于低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瓶颈”,加速资金、人才、土地优化配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转型升级、建设“九大基地”。要坚定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让传统产业“浴火重生”,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要坚定打赢“六新”决胜战,在培育新业态中着力壮大战略新兴产业,进而使“九大基地”汇聚发展新动能,重塑发展新优势,切实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吕梁高质量转型发展行稳致远。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创新,促进融合。抢占转型发展“高地”,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全市各级要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主导战略,着力构建融“政产学研资”为一体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要实行重点项目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激发“鲶鱼效应”,昭示创新决心,提升创新活力。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更大力度深化“百千万人才工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化项目为王、精准招商,滚动实施“三个一批”活动,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开放融合是大势所趋,要始终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关键举措,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转型综改、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主动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与共建共享平台,着力创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产业合作、区域联动平台,推动重大项目落户、重要技术改造、产业升级。
优化服务,畅通产业运转“经络”。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开展数字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效能等“四大提升”,完善“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数字治理能力。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全市各级要锤炼担当之能,倡导一线工作法,当好“施工队长”,炼就“铁肩膀”,挑好“硬担子”。要大兴实干之风,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鼓干劲”,让更多干事创业者心无旁骛、轻装前行,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催生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击鼓催征稳驭舟,乘风破浪正当时。”我们要主动把握时代机遇,坚定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锚定打造“九大基地”战略定位,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吕梁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与嬗变中实现新的跨越,奋力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