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乡村振兴

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 实习记者 梁英杰

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6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7.3%;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小学99.8%、初中99.5%;小学五年巩固率和初中三年保留率均达到98%以上;保证“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建成20所标准化普通高中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80%…… 一组组数字显得格外耀眼,一个个成果让人倍感振奋。“十三五”以来,我市教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健全法治为可靠保障,取得了显著成绩。

政策支持推进教育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吕梁市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办法》,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改革重点。10个县级职教中心全部通过省政府验收。8所中职学校跨入省级以上示范职业学校行列。全面铺开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同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出台“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60条”和“办好农村教育40条”,从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等方面加大力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今后吕梁的教育事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从‘基本均衡’向‘优势均衡’发展。”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为全面落实“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提质量”的改革总体要求,我市积极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县管校聘为主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拓展各县(市、区)与教育先进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离石区与江苏省江阴市、汾阳市与广东省中山市、孝义市与北师大合作,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和教师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我市教育实现了从“失血”到“止血”、再到健康发展稳步提高的重大转折性变化,高考达线二本B类以上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连续五年破万。

精准帮扶实现教育公平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方式之一,也是阻断贫困的根源和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方式。吕梁作为全国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对于实现高质量脱贫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我市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教育扶贫政策,构建了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高职各阶段全覆盖的吕梁教育扶贫政策资助体系。吕梁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高度评价,2018年6月2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一周年之际,《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万字长文“教育扶贫的吕梁答卷”,对我市教育扶贫进行专题报道。

2017年,我市成立了由分管扶贫和教育的两名副市长任双组长的吕梁市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类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了吕梁市国家政策教育扶贫资金共计2.16亿元,保证了全市各类学校就读的8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得到经济资助,顺利完成学业。交城县对全县贫困学生开展“一证一档一卡一单一册”的教育扶贫“五一”工程教育精准扶贫做法,被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宣传。2018年,我市聚焦农村教育,出台了20条更大力度的具体意见,农村幼儿园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对3381名贫困县农村幼儿教师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补助,直接惠及15216名农村小学、15006名农村初中寄宿生和858名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生。2019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扶贫资助资金下达总计26161.5万元,改造建设57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和45所普惠性幼儿园。2020年,我市坚持“一人一案一台账”,保障适龄儿童“零失学零辍学”接受义务教育,特别是在疫情使中小学校不能正常开学的情况下,教育扶贫有力保障了所有贫困学生都能不折不扣接受网络课堂教育,顺利完成了控辍保学任务,托起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希望。

创新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办好教育,不能循规蹈矩,更需要创新的理念和超前的思维。为此,我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现全覆盖并步入常态,单项运动会和艺术展演等活动形成制度;全方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初中毕业素质评定和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形式,将推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扭转学困生等作为教科研重点课题,将“一师一优课”教学能力提升、试题命制研讨、试卷评估等纳入校本研训的范畴;认真指导校本教研,精心组织连片教研,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小学学区、初中教学联合体和高中学校实现了集体备课、研课的常态化;积极致力于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的办学模式,认真探究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职业中学办学模式,中职教育开始走出招生难的困境;整合中职教育资源的规划付诸实施,教育链条得以衔接和完善。

孝义市振兴街小学的科技活动室,科技社团的学生操作编程机器人的科幻场景令人震撼,其中,王宇同学作为该校“指尖创客”社团的一员,在“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暨RoboCom国际公开赛”中,喜获MakeX攻城大师赛项目二等奖。在这所小学,这样的专用教室占学校所有教室的一半,管乐团、制作、棋社、太极等过去属于“副科”的活动,如今已全部进入学生的课表。孝义市“副科”全部进入学校课表,城乡学校实现整体“变脸”,校长张长江开心的说道:“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

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议在孝义召开,作为实验区,教育部充分肯定了孝义市在稳步实施硬件均衡、管理规范、素质提升、特色建设等推动区域教育在均衡优质发展上取得的长足进步,山西日报和吕梁日报先后8次报道了孝义经验。

回顾过去,不凡业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下一个五年,吕梁教育发展路径也已明晰,全市教育系统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主题,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为全市实现转型发展、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幅让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科学、均衡、优质的吕梁教育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