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读史札记

苏秦刺股

□ 李 牧

苏秦周游列国,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学游说诸侯,以取卿相,好一展自己的抱负。结果,在周王和秦王那里,都碰了软钉子,随身带的金银都花光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家。

回到家中,苏秦整理自己的书册,发现一卷《阴符经》。这是老师鬼谷子临别之时,特别交给自己,并嘱咐:若是游说失败,不妨精研阴符,自有所得。当时苏秦沉浸在出师下山的激动之中,没有细细品砸老师的话。如今这趟历练,让他心神宁静下来,此刻再想起老师的话,想起老师当时看自己的眼神,心下恍然大悟。

心神一定,苏秦一扫颓态。当下整理好书房,将一堆书札全部打包起来,塞到角落里。书桌上,只放了这卷《阴符经》。他也顾不上腹中饥饿,跪于桌前,展开书卷,定睛看去。这卷书到也不长,短短300余字,旁边老师的注解,却几倍有余。

苏秦一字一句,细细揣摩,心中激动,不由得浑身打颤,直至冷汗直流。等到苏秦从巨大的激动中清醒过来时,发现妻子正一脸怒色,站在面前,没有好气地看着他,冲他抱怨:“叫你吃饭都不出来,几年时间对家里不理不睬,那么多钱拿出去,全部糟蹋没了,你还有理了。快去吃饭。”

苏秦看着桌前不知道何时点燃的油灯,再看看窗外,已经漆黑一团,这一读,竟然已经深夜时分了。他站起来,对着妻子作揖道:“都是我不好,你且再忍耐些时日,终会有所报答。”妻子根本不信,但毕竟是自己的丈夫,看着苏秦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样子,心中终究是不忍心再说什么,转身出去了。

自此之后,苏秦蜗居在家,那里也不去,一门心思就揣摩《阴符经》,静心研读老师的注解。自己这几年周游列国,所见所闻,都成了注解使用阴符经的素材。在阴符经的指引下,列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情形,逐渐清晰起来。他又假设各种可能性,推演列国国势的走向,揣摩诸侯的心理,分析他们的利益纠葛。列国的地理人文、武备、内政方面的优势、劣势,皆在他的研究琢磨之中。

有次遇到难解之处,他苦思不解,数日均无寸进,烦闷之下,随手拿过穿竹简的锥子,不巧就插到了大腿上,一痛一激灵,脑袋瓜子开窍了,竟然想通透了。他大喜过望。自嘲道,这到是个好办法。世传苏秦以锥刺股,是因为疲累瞌睡而不得已为之,那怎么可能,一个人醉心于一事,何须如此。他完全沉浸于其中,常常通宵达旦。天下大势,逐渐在他的脑海中清晰起来。如此,不觉已经一年有余。

这一日清晨,苏秦推开房门,走到院子中,望着东方刚露出的半轮红日,微微笑道:“今日起,天下大势,会随我而起伏。”他准备再次出游。现在就是把家全卖掉,也凑不出多少钱了。不过,苏秦一点都不着急。

他找来两个弟弟苏代苏厉,给他们讲解阴符经的道理。他伸出双手,笑着说:“如今,我看天下大势,如同看自己的掌纹。这番出游,我势必左右天下大势。”

苏秦原本学的就是游说之术,这番闭关修炼,其说服之术更是炉火纯青。何况苏代苏厉也不是蠢人。苏秦这番说辞下来,苏代苏厉马上就拜服了,心中知道,自家兄长,这次不是在吹牛。

两个弟弟各自拿出钱,替苏秦购置了车马服饰随从仆人,支助哥哥周游列国。苏秦把《阴符经》和自己的笔记注解都留下,嘱咐两个弟弟也细心揣摩。日后必有大用。兄弟三人郑重道别。

苏秦乘车离开洛阳,他心中思忖,虽然秦有一统天下之基础,可是秦王不待见我,我也就不要再去热脸贴冷屁股。既然不能去秦国,那就去赵国。从赵国开始,我行合众之策,联合六国以抗强秦。

苏秦到了赵国,想求见赵肃侯。但这时赵肃侯信任自己的弟弟赵成,任命赵成为相,号称奉阳君,赵国的事情,基本是奉阳君说了算。奉阳君出于自己的考虑,非常厌恶列国来的说客。苏秦花钱托人拜见奉阳君。奉阳君一听是苏秦,心想,这又是一个口舌之徒,赵国不欢迎这样的人。他勉强见了苏秦一面,言辞之间,甚是不屑。

苏秦出来,也不生气。对随从说:“我之大计,须从赵国开始。可惜现在奉阳君主事,没有办法见赵肃侯,即便见了,赵肃侯也不会听我们的。”随从问那怎么办?苏秦笑道:“我观奉阳君面相,必不久于人世,到时候我们再来。现在我们去燕国,以我对燕王的了解,他一定会听我的。”

果然,正如苏秦所料,在燕国,他得到了燕王的礼遇和重用。他从燕国起步,开始了他的合纵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