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方山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坚持精准方略,脱贫攻坚决战完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40亿元,实施扶贫项目594个。持续壮大肉牛、中药材、光伏三大产业。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0+1”工程。建成7个移民安置点,7742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项扶贫惠民政策精准到户到人。20068户5180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2.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51.8亿元,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1.7亿元提高到36.7亿元,翻了三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54亿元增加到4.95亿元,年均增速14.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9亿元,年均增速1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8110元和3882元提高到24117元和6031元,年均增速分别为5.9%、9.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如期完成。

●坚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特色农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第三产业优势开始显现。

●坚持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国企国资改革推进顺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坚持补短提质,城乡面貌大幅改观。城区规划面积由5.6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38%。县城提升改造累计拆除8.2万平方米,实施了雨污分流及道路改造等一批总投资11亿元的城市建设项目。大武镇列入“一市四区”中心城市规划,9个安置小区等项目有序推进。国道339线、圪张线、北武当山景区北环线全面完工,“四好农村路”建成524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12个。荣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名县”和“2019中国最美县域”称号。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势充分彰显。完成吕梁机场周边绿化等工程,造林绿化21.8万亩、提档增景道路109公里。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污水处理、中水外排等项目建成投用,大武出境断面水质由地表水四类提标到三类。全面开展畜禽粪污规范化处置,坚决打击私挖滥采行为。

●坚持共享理念,民生福祉明显改善。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比达到76%,年均增长11.2%。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了2076元和2280元,特困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了3600元,城乡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高中新校区、职教中心建成投运。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基本完成,医疗集团组建运营,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了170元。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达标全覆盖。“法治方山”“平安方山”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强基固本,政府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三公”经费持续下降。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05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过快;民营经济发展不活跃;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部分干部服务和担当意识不强。对此,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