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靖水
工人武装自卫旅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工人武装,它活动在太原周围和晋西北地区敌人的后方,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37年9月18日,山西省总工会成立后,决定创建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9月27日,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在山西国民师范正式宣告成立。
1937年10月下旬,忻口战役东线娘子关战事不利,日军不停轰炸太原,弃守太原已成定局。此时,正在成立中的工人武装自卫队奉命撤离太原开往交城整训。11月1日,工卫队到达交城,部队驻扎于东关,短暂休整一星期,他们宣传并搞锄奸工作,吸收新的队员,在交城成立了第六连,连长吴永德,指导员王鉴三,他们准备进山打游击。阎锡山的溃军三五成群,到处抢劫,祸害百姓,而工卫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随时随地宣传抗日的道理,体现出工人武装与广大群众血浓于水的阶级感情。同时,工卫队还随时随地收拾教育溃军散兵,安定了当地人心。
1938年3月底,工卫总队返回交城,在交城工卫总队扩编为纵队的编制,番号改为工人武装自卫纵队(简称工卫纵队)。1939年春,工人武装自卫纵队改编为晋绥军的番号“独立207旅”,但人们习惯称为“工卫旅”。工卫旅驻扎在东西社截岔一带,建立敌后政权,开辟平川根据地。
这一年,工卫旅在交城建立了印刷厂,主要印刷宣传材料和部队的教材等;派兵工厂工人任学康、张秋凤建立了修械所。后来发展到十几人,一边修理前方送来的坏枪,一边筹建。1938年10月,修械所根据旅部指示,翻过关帝山,转移到交城水峪贯附近的吴家沟。旅部根据战时形势,决定再迁距米峪镇五里的圪徐村。修械所在米峪镇圪徐沟,后期规模扩大,工人已发展到100多人,修械所扩为军械厂。
工卫旅卫生处下设了医疗一、二、三个队,分散住在交城后山罗豹沟、小木沟、冯家沟口等地,经常担负着二百左右伤病员的医疗工作。在最艰苦的年代里药品奇缺,他们自制药品,想尽办法医治伤员,为了伤病员的安全有不少医卫人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交城山区是晋西北东面的边沿,是延安与晋东北、晋东南之间进出往返的门户。多年来,中央与晋东南八路军总部人员、部队、物资、文件的往返交通,就是从这里经过的。工卫旅经常担负着保证过往安全的接送任务。
百团大战后,在交城会立村召开了祝捷大会,政委罗贵波代表新军指挥部表扬了22团。此后,敌人便对交城山区开始了大扫荡。工卫旅寄埋了东西,分散安置了伤病员。在反扫荡战役中,经历了鲁沿战斗、牛头嘴战斗、西孟家庄村战斗、阵台村战斗、逯沟山战斗、岔儿上战斗等。大扫荡从1940年12月15日开始到1941年1月16日结束。整整一个月的战斗、转移、露宿、隐蔽,部队虽然做了战前必要准备,但是在长时间残酷的斗争中,不论人员还是物资均有较大损耗。指战员们常常几天露宿在雪山上隐蔽,不能烤火,只能一口炒面一口积雪,很多战士嘴里打起泡来,大多数人喝不到水,嘴肿成“香炉”,有少数战士跑掉了鞋,赤脚在雪地上行军被冻掉脚趾。有不少战士熬不住睡着了,冻成半僵,身体受到很大影响。
反扫荡结束后,旅部通知各单位仍驻防原地,21团驻西冶川鲁沿一带,22团驻沙沟、大岩头,旅部驻米家庄。
这时,吃粮和购置军用物资成了问题。怎么解决呢?
第一个办法是搞农业生产,工卫旅部和各团都抽了少数人在交城后山老洼沟等地开荒地,种山药蛋、谷、玉米等补助伙食。
第二个办法是办商店,旅部商店叫“新华商店”,经理是王华廷。商店联系着许多山区和平川的商人,从敌占区套购各种物资等军民必需品;另外也收购一些山货土产,托商人卖给敌占区。靠这样取得利润,补贴部队经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为克服经济困难也起了一定作用。在此期间,兼任工卫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的郭萱,他在交城县城、西营、城头、成村一带经常与二纵队四团敌工科科长徐正国积极为部队开展民运工作。他多次深入距交城五里地的成村,与地下人员张敏曾联系,通过“红灯市场”,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部队军需物资的紧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0年9月的一天,由于叛徒的出卖,郭萱被日伪军逮捕,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暴力逼供,郭萱坚贞不屈。后来敌人又改为软化劝降,以高官厚禄引诱,摆下了酒宴,但郭萱立场坚定,敌人当晚将郭萱押到县城下庙,残酷杀害。
第三个办法就是组织工作团到平川政府进行“四大动员”和实行“公粮变款”“烟苗罚款”。“四大动员”即钱、粮、鞋、兵。钱、粮两项的主要对象是地主富农,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理负担政策进行的一种动员。
第一任团长是王文炳。
1941年8月12日凌晨,平川工作团被开栅奔袭而来的日伪军包围在了申家庄窑院,王文炳同志为掩护战友不幸牺牲。同年12月,接任王文炳同志工作的郭中枢到敌后争取可团结的力量,不料,在广兴村窨子沟赵家小院被文水宪兵队头子南芳清手枪击中胸部,倒地牺牲。广兴村村长宋懋荣将郭中枢主任的遗体装棺送到申家庄,在此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第四个办法就是开水磨坊、煤窑、林场,甚至赶上驴骡过黄河到神木贩运盐、碱,再到平川卖掉换回部队所需物资。
在万般无奈之下,工卫旅22团计划了一次袭击交城东关的战斗,目的是为抢回红灯市场早已订购的布匹和粮食等物品。二连主攻,其余连掩护配合。二连从东面摸进东关袭击敌人,团部组织股长白俊卿用政治攻心喊口号,让伪军投降,但敌人顽固不化,用密集的火力回答,我军负伤数人,战士们冲进院子消灭了敌人的一部分,这时,有援兵来到,部队只得撤回,这次行动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
由于工卫旅在八分区屡遭袭击,减员很大,士气受挫,军区命令调回兴县修整。1942年1月12日,旅部宣布开赴兴县和行军动员。13日出发奔赴兴县。
1942年底,工卫旅21团奉军区命令返回八分区,执行挤敌人的对敌斗争任务。部队在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政委罗贵波同志亲自带领下,挺进八分区,住在横尖镇。
1943年秋后,中央进一步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工卫旅21团积极响应号召,保证完成军区规定的任务,各级组成了生产委员会,掀起了拾粪捡肥、赶制农具的热潮,为第二年的大生产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第二年一开春,就在一面打仗、一面练兵、一面审干的情况下,开始了紧张热烈的大生产运动。一是开荒种地,二是开办副食基地。冬季,又掀起了纺线热,从而减轻人民负担,度过了困难时期。
抗战胜利后,工卫旅21团以原番号编入了“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二旅”的序列,参加解放战争各大战役。
工卫旅的历史,是中国抗战史和中国工人运动中一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历史。工卫旅的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过长期的工人运动而产生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它的建立和整个斗争历史也是党的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