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交城

交城县人民武装部

重走红色秘密交通线 追寻革命历史记忆

本报讯 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革命先烈艰辛的革命历程。5月14日,交城县人民武装部组织机关干部和基层武装干部重走红色秘密交通线,追寻革命历史记忆。

大家徒步通过了交城山标牌、柏叶口水库等标志性地点,参观了交城山第一日伪据点、刘少奇回延安时留宿窑洞等地,详细听解了红色秘密交通线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历史贡献。同时,在西社村祭扫了无名烈士,在野则河村山西工卫旅纪念碑前重温了入党誓词。

行军途中队列整齐有序,口号声声嘹亮,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军事素养。经过十余公里徒步行进和四小时现场教学的洗礼,全体人员深感当年革命生活之艰辛,也进一步激励大家以昂扬姿态和饱满精神投身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坚定信念。

据交城县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李大斌介绍,1940年6月8日,中共中央在对晋西北的工作指示中明确指出,维护和组织对晋察冀、晋东南之交通线是重要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1940年10月晋西北边区成立交通司令部,在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密切配合下,八分区军民以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与敌人斗智斗勇,捍卫了秘密交通线的畅通无阻。这条连接党中央与各个抗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被誉为“钢铁走廊”。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1年到1945年间,八分区共接送干部2852 人,其中有刘少奇、彭德怀、陈毅、邓小平、刘伯承、杨尚昆等许多中央和各大区的领导人及中共“七大”代表和中央委员等多人;掩护过往部队、学生等多批次,约5万余人;护送“日本反战同盟”“朝鲜独立同盟”“美军联络组”及新闻记者等国际友人数百人;护送物资、武器、文件、书刊等难计其数。 (武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