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风光好,初夏暖意浓。搭乘着“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的东风快车,文水以“增进友谊求合作、互惠共赢谋发展”为主题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也进入新的阶段。
文水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产业基础牢固,结构特色鲜明。已形成了钢铁、煤焦、化工、铸造、建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后发优势十分强劲;农业产业优势突出,农林牧草齐头并进,粮食作物连年丰收,白酒基酒量大质优畅销全国,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武则天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等景区景点初具规模,“红色+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是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典型示范县、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
文水是一块创新创业的投资热土,在文水发展,顺天时、得地利,更有人和之便。
——优惠政策相互叠加,让文水享有天时之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全省打造“十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太原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中央和国家的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陆续释放,为文水加快发展提供了天时之利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区位交通优越便捷,让文水坐拥地利之便。文水地处山西省中部,位于太原、晋中、吕梁三市的“黄金交会点”,处于太原都市圈的内圈层。去太原武宿机场和吕梁机场车程只有50分钟;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高铁即将开通;大运、青银以及祁离高速、307国道和320省道纵横贯通。全县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立体化和“两大内外循环、四角对外辐射、十大出境通道”的路网格局,是三晋通衢之地。特别是地处汾河流域,孕育了发展最便捷的要素资源,境内石灰石、石英石、石棉矿蕴藏丰富,煤炭储量达14亿吨。随着新发展格局构建,新一轮现代都市圈扩容,独特的地理区位必将成为文水发展的先天优势。
——人杰地灵干群一心,让文水汇聚人和之势。黄河文化与华夏文明在这里交融集聚,孕育了“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地域精神,刘胡兰、武则天和狄青、孔天胤、梁锦阳、孙谦、张稼夫等众多杰出人物都体现了这种深厚的人文底蕴。改革开放以来,10万创业大军走南闯北,造就了一大批务实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他们和勤劳勇敢的45万文水人民求真务实顽强拼搏,谱写了开拓创新与时奋进的辉煌篇章,并将成为文水实现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特别是前不久,刚刚换届的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擘画出文水县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蓝图,坚持以保障转型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做大做强特钢新材料、清香型白酒、先进制造业、碳基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六大基地”,加快建设以“六大基地”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汇聚了文水人民建设文水、发展文水的勤劳智慧和磅礴力量,开启了推动文水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伟大新征程。
利用好先天优势、发挥好后发优势,英雄家乡45万儿女底气十足、豪情满怀。文水县委、县政府将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打好“三张牌”,在转型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文水加速度”。
第一张牌:擦亮文水经济开发区名片,打造工业经济集群发展新高地
文水经济开发区已列入山西开发区“第一方阵”,开发区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经省政府批准扩区,规划面积达到30.27平方公里,形成百金堡、桑村、东庄和南安“一区四园”格局,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开发区内土地资源相对充足,电力资源有充分保障,实现了大用户直供电;有4万多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操作工人,人力资源丰富;“九通一平”条件良好。开发区以吕梁建龙为主力开发特种钢、弹簧钢等多元化产品,打造500亿级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晋能科技为龙头,吸引光伏制造企业协同研发,开发先进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发挥新光华铸管、汾西安泰等企业带动作用,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引进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等新装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传统铸造产业提档升级,开发大型桥梁、涵洞等异型模板构件,打造100亿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发区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煤化工产业,深度开发高性能炭黑、专用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碳纤维、石墨烯、超级电容碳等新材料,培育高端碳基新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产业,推动煤化工产业链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打造50亿级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以金地煤焦、国金电力、金源煤化等企业为支撑,壮大“煤—焦—电—化—建—运”循环经济产业链,吸引更多企业合作共建。目前,开发区正在加快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加大企业建设实验室、技术中心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开发区提质升级,力争“十四五”末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规上企业突破120户、上市企业达到15户。
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是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必将为文水未来跨越腾飞插上美丽翅膀!
第二张牌:打响“吕梁农谷”金字招牌, 放大农业功能食品新优势
文水地处山西中部,国土面积1064.4平方公里,东部一马平川,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区域,气象条件适中,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横贯全境,拥有54万亩优质耕地,95%的面积实现井河双灌,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基础雄厚、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县域境内盛产梨果、干果、牛肉、蔬菜、白酒、沙棘等特色农产品,在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12万亩女皇贡梨被誉为“优梨之冠”,大量出口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大象农牧集团旗下的产品涉及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供应肯德基、双汇等国内知名企业;“牧标”系列产品荣获“中国最具价值牛排品牌”和“中国牛肉领袖品牌”,营销网络布局全国26个省市区100多个城市;吕梁野山坡是“沙棘采收加工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全省沙棘制品综合开发的领军企业……
农业是文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更是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年产量保持在2亿公斤以上,努力建成了一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刘胡兰镇进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榜单,保贤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壮大市场主体,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户、19户、31户,大象农牧成为全省唯一百亿级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全国养猪巨头20强,锦绣农牧名列“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第40位。培育国家、省、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户、3户、5户。目前,全县形成了“肉制品加工、畜禽养殖、果汁加工、干果生产、饲料加工、玉米育种、蔬菜种销、白酒生产、生态旅游、特种养殖”十大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玉米、梨果、蔬菜、葡萄、核桃、中药材”六大农业种植基地,特色品牌叫响三晋,名优产品走向全国。农业的发展也催生了白酒产业的发展,文水将继续发挥白酒产量大、品质好的固有优势,坚持“外引内联、提质增量、更可持续”的思路,支持县域白酒企业与国内知名品牌联姻合作,引导白酒产业绿色、优质、健康、集聚发展,构建20万吨优质基酒产业集群,打造30亿级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与文水农业基础相匹配的多功能高效农业和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促使文水县委、县政府叫响一个目标:把文水建成“吕梁农谷”!打造“吕梁农谷”是县委立足文水实际、着眼“三农”长远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的重大战略之一,是农业发展的“一号工程”。今后,县政府将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为载体,开展“品牌强农”行动,用科技团队、技术专家、新型机械赋能现代农业,创建县域农业公共品牌,推动县域农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将始终握指成拳、集中优势,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入靶向不偏、焦点不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实见效,真正把吕梁农谷打造成科技之谷、产业之谷、创新之谷、绿色之谷、富民之谷,使“吕梁农谷”成为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基地。
第三张牌:树立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建设一流的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
文水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为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年来,该县依托历史文化底蕴、红色基因传承、生态文旅资源,围绕太原“1小时”城市圈,着力打造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充分释放文水“太原后花园”功能。
今年7月1日,太原—吕梁高速铁路文水段完工,将开启文水“高铁时代”。对接太原滨河西路南延入文,依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围绕太原“1小时”城市圈,打造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文水作为“太原的后花园”功能正在大幅释放。尤其是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文水段工程的建设,为文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将依托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治理,开展生态保护,建设绿色生态文水。发展汾河文化产业,在汾河沿线创建一批休闲观光、农耕体验、节庆采摘等景区景点,打造汾河文旅走廊。适应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休闲采摘、收获体验等从“田间”到“餐桌”农业销售新模式。整合县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梨果、肉类、蔬菜”三大冷链仓储物流园区强化项目包装,提高招商实效,充分挖掘农业、文旅等资源优势,包装推介一批“田园综合体”、农产品深加工、药茶、旅游开发等项目。推动苍儿会生态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开发康家堡红色旅游项目。扩大则天纪念馆、孙谦故里、世泰湖、北辛店等景区景点知名度。
随着都市化程度日益提高,文水将成为太原、晋中和吕梁的交通枢纽。“十四五”期间,文水县委、县政府将最大程度地发挥航空、铁路、公路、高速互联互通的区位优势,积极寻求发展商贸流通合作途径,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发展特色商贸、电子商务、冷链物流。拓展大健康产业,培育“养生—养心—养老”康养产业。将面向全省全国吸引更多的商贸企业投资创业,吸引更多的贸易实体在文水落地,带动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带动和引导乡村依托特色种植、农业节气、非遗传习、民间武术等,举办赏花游园、采风摄影、文体表演等,挖掘白酒酿造历史文化,催生酒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一批文旅活动品牌,提升地域民俗、美食、文化品牌,放大文水乡村旅游先天优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值得一提的是,文水已完成6000亩沙坑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具备了实施“田园综合体”、生态康养项目的良好条件。今后将采取开发造地、规模养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方式,打造文水特色旅游品牌,不断提高综合服务业的“含绿量”“含金量”。我们由衷地恳望更多的企业家到文水投资生态康养项目,期待共谋发展!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这是1300多年前文水女儿武媚娘的一首豪迈诗作。今天的文水,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多元的产业格局,厚重的文化底蕴,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处处蕴藏着无限商机。全县汇聚起了谋求发展、快速发展的磅礴力量,45万文水人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奋力开展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