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瑜) 资源型经济县份柳林县,脱贫摘帽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更多依赖于经济转型。顺利脱贫摘帽后,柳林县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有效扩大产业覆盖,提高保障水平,共同致力转型发展。
多向发力扩大产业覆盖。一是巩固提升已有产业。对脱贫攻坚中已发展起来的各类扶贫产业,持续跟踪服务,加快完善提质,推动扶贫产业稳定持久发挥效益。其中高家沟乡农贸市场已全部完善投入运营,带动白家塔、南阳山村两个贫困村183户脱贫户参与分红,户均分红800元,并带动车道沟周边24户脱贫户自主发展商贸农产业。二是扎实推进在建产业。王家沟新大象万头生猪养殖带动脱贫户105户,户均分红1875元;留誉新大象万头生猪养殖厂,土建工程已完毕,设备安装已到位,计划引进猪崽7000头;金家庄新大象万头生猪养殖场,正在推进一期项目,引进猪崽5000头;总投资6000万元的光伏扶贫项目,共实施22个村级电站、83户户用电站,覆盖脱贫户978户2245人。三是培育发展新型产业。该县出台产业扶贫和巩固提升政策措施,对返贫风险大的已脱贫户和新发展的扶贫产业,继续落实每户1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不断加大产业扶贫覆盖率。同时,持续完善项目库,2018—2020年共规划总投资2.9亿元的4大项348个项目,其中规划总投资4581万元的种养加3类30个项目。四是加大投入助力扶贫。主要用于产业巩固、贷款贴息等。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542万元。
示范起步带动生态脱贫。继续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帮助脱贫人口增收致富。一是全力培育精品工程。按照打响红枣保卫战的安排部署,柳林县将红枣示范园建设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政策扶持带动、基层先行先试、企业积极参与的做法,采取“公司+基地”或专业大户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基地实行标准化技术经营管理,示范带动红枣振兴。目前正在推进总规模2.52万亩的3类示范园区,其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区2.02万亩,按照省级提质增效项目任务及标准实施,财政每亩投资200元;高标准示范园区0.4万亩,在红枣生产区选择立地条件中上等、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枣林区,实施高标准化技术管理,财政每亩补助500元;科技示范园区0.1万亩,通过矮化密植栽培、大棚红枣等模式引进冬枣、梨枣、等鲜食早熟品种,示范带动本地红枣向抗裂果、鲜食等方向发展,财政每亩补助1000元。二是因地制宜提质增效。对立地条件较好的滩地、河川地枣园建设示范园区;对有条件的枣园搭建遮雨棚采取设备防裂措施;对带动贫困户增收、红枣观光旅游的经营主体,县财政按照实际投入情况予以奖补鼓励。三是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市下达退耕还林任务6万亩,全部由32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