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以“跳起脚来摘桃子”的气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本报评论员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把营商环境比喻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事关我市转型发展大局。全市上下要以强烈的紧迫感,敢于“破冰”的勇气,切实扛起责任,对标全国一流,以“跳起脚来摘桃子”的气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随着我市经济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唯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让更多的企业在吕梁大地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让全市经济迸发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取决于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放权、减权、减利,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的政府自我革命;另一方面,这也是对政府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的“大考”。放眼全国,各地争相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争一流,竞争异常激烈,想要抢占发展先机,就要下非常之功、用非常之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敢于破除“沉疴积弊”。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就是深化改革的过程,必然会触及一些部门的利益,也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需要各级干部转变理念,敢于迈进改革“深水区”,敢于向“沉疴积弊”开刀,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勇于拆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搬掉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同时也要有自我革新的魄力和勇气,要高标准推进“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摒弃“官老爷”习气,实现“保姆式”服务,打造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切实扛起责任。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高效配合,只要有一个部门“掉链子”,就会影响整个办事效率。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效果。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地区、一流水平,聚焦短板找准差距,靶向施策精准整改,多在健全管理制度上、大力推广全程电子化上、建立政企联动机制上、提升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上、推动数据共享上、营造高质量融资信贷环境上下功夫,尽快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办,所有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严格奖惩、激励担当。要充分用好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干部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对在打造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的好干部,要及时发现,予以奖励。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强化责任追究。要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群众深恶痛绝、严重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窗口单位存在的推诿扯皮、作风疲沓甚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要切实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推动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只要我们放眼世界,向全国一流的地方看齐,切实转变理念,以“跳起脚来摘桃子”的气魄勇于直面问题,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吕梁就能成为受企业和资金欢迎的热土,就能在转型发展中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