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以赤子之心践行党的庄严承诺

——省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进高校宣讲报告会特写

□ 本报记者 马温博

在省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进高校宣讲报告会吕梁学院分会场的座位上,有一位听众眼含热泪听完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家属的讲述后,不禁激动万分:“真是太可惜了!他们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用理想信念诠释了一颗赤子之心的为民情怀,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的离去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国家危难时,革命先烈英勇向前、不畏牺牲;和平年代里,平凡英雄肩负使命、不忘初心。6月2日,在省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宣讲的5个主人公里,就有两位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为山西的减贫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他最心爱的妻子、最亲的亲人,如果我对他照看细心再细心些;如果我那天坚决把他留下养病;如果那晚我给他打电话及时发现……可是,没有如果。”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申文爱捧着丈夫生前的《扶贫工作日志》,声泪俱下地讲述着年仅42岁的常国平,把生命定格在没有枪林弹雨、浴血拼杀,却一样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战场的那一刻时,全场听众热泪盈眶,掌声如雷。

带病坚守工作岗位440天,44载芳华,定格于脱贫攻坚路上。乡亲们说:“为脱贫,他带领大家种下的康乃馨如今含苞待放,可领头人却不在了!”李飞倒下了,但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我能体会到这份工作的分量,也能理解这份成绩的不易,更能感受到扶贫干部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也许因为有同样的工作经历,才能让在扶贫一线干了四年工作的吕梁学院驻村第一书记王晋对扶贫干部的离去感到如此扼腕痛惜。

吕梁学院定点帮扶方山县北武当镇庙底村、新民村两村,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多措并举,实现了帮扶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提高、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作为有着四年扶贫经历的王晋来说,可以说是见证了帮扶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点一滴的变化。

聆听了扶贫干部的生前事迹,他百感交集,有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感到兴奋;有为卸任了四年的帮扶工作感到不舍;有为能亲身参与这一伟大战争感到自豪;也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友感到遗憾。王晋表示,回到单位他会将脱贫攻坚精神带到本职工作中,接续奋斗,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曾经,在严寒覆盖的冰天雪地,在层峦叠嶂的大山深处,不计其数的扶贫干部扎根在那里,以赤子之心和无私奉献诠释使命与担当、践行党的庄严承诺。

他们,只为同一个朴素的目标——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事迹是新时代画卷中的动人篇章,将长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激励我们奋进的财富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