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侥幸心理要不得

□ 本报评论员

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酣战三月,目前进入了查纠整改最后冲刺阶段,整顿成效不断显现,不少害群之马被清除,“六大顽瘴痼疾”查纠成效明显,特别是开门整顿、为群众办实事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有些人由于思想上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目的意义没有吃透吃清,有些顽瘴痼疾隐秘性强,客观上存在界定难、排查难问题,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还在整顿中观望、犹豫,“能交差就行”的侥幸心理在一些基层政法单位或少数干警心中悄然滋长。这种侥幸心理是深入自查自纠、根除顽瘴痼疾的最大阻力,影响教育整顿的战果,必须要消除。

侥幸心理存在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自以为是,认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就如一阵过云雨,雨过地皮湿就结束了,不必较真。一类是没有吃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还在观望、犹豫。还有一类是问题暂时没被界定或发现,心存侥幸,或者企图以小问题掩盖大问题。这些程度不一的侥幸心理直接导致了查纠整改阶段个别单位或个人“交白卷”“伪报告”情况的出现。

剖析其根本原因,主观方面是有些人思想上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对政法机关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漠视,对教育整顿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不真查不深查,有敷衍塞责心理;有的是政法干警把本该用以维护人民权益的公权力变成了“私权力”,做出了有损司法执法公正的错事,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面对如雷整顿,想极力捂盖子,寄希望于侥幸;客观方面,虽然存在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害群之马只是极少数,但顽瘴痼疾在政法单位的一些工作环节中却普遍存在,甄别界定工作任务很重。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到现在,大部分浮于表面的、易于整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清理,现在进入了深层次复杂问题攻坚期,顽瘴痼疾遇到了“存量清零难”“深挖彻查难”“甄别定性难”等难点,而有的单位排查面不够广、甄别认定标准不清、追责力度不大、根治办法不多,客观上让侥幸心理有了滋长空间。

全国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剑指害群之马、顽瘴痼疾,不清仓见底绝不收兵。因此,教育整顿绝不会是“雷阵雨”,而是要从根本上彻底整顿,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一时的困难不会阻挡教育整顿的脚步。面对六大顽疾,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陆续开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药方,各种办法、举措、机制不断跟进,很快就能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盲目存在侥幸心理者企图敷衍塞责,妄图蒙混过关,无异于掩耳盗铃。特别是那些因为暂时没被发现问题而心存侥幸者一定要明白,盖子终归是捂不住的,揭开只是时间问题,更不要想以小问题掩盖大问题。“医生”的技术是高超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一定要丢掉侥幸心理,如实自查自纠。

也有的人产生侥幸心理是因为没有吃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有问题不敢主动说,还想藏着掖着,还在继续观察、犹豫、等待。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深入开展思想发动,做好政策解读和辅导咨询,加大政策“攻心”力度,让干警彻底放下思想包袱,主动自查自纠。

6月初全市集中宣讲“三个规定”,各级党政干部全部签订了公开承诺书。“三个规定”的出台,就是党中央深化教育整顿,在制度上构筑严格公正司法执法“防火墙”的务实举措。在不断推进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主观问题,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把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持续引向深入。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齐头并进,让全市的政法干警切实受到一次全面深刻、触及灵魂的整顿教育,丢掉一切侥幸心理,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努力的方向,把让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时时刀刃向内自我检视,刀刃向外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自觉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