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不忘初心 坚守致远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有人说记者是五加二、白加黑,24小时待机不停机;有人说记者是个奔波的职业,狂风暴雨也要赶赴新闻现场。但在我看来,记者其实是一个拿着问号到处敲门的人。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党员干部,他是中阳县武家庄镇郝家圪塔村原党支部书记赵水考。

2016年,那是脱贫攻坚战的大幕刚刚拉开之时。走进郝家圪塔村,一派生机盎然,清一色的农家院落排列整齐,宽阔平整的硬化路将家家户户连在一起,村后,郁郁葱葱的万亩核桃林已经开始挂果。这和我印象中吕梁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完全不一样。

正是在这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让我心生感慨,但没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采访中,我看到赵水考走路是一瘸一跛的,还时不时会紧锁双眉。这时,我才知道,这位干劲十足的基层党员干部原来是一位脊椎空洞患者。在他的办公室,我被他手画的四米长的施工图纸所震撼。修建移民新村时,为了节省图纸设计费,他就用脚一丈一丈地去量,用手一笔一笔地去画,我无法想象这位老人是怎样拖着佝偻的身躯伏在案上完成这一切。这位老人让我肃然起敬,即使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崇高的理想信念依然支撑着他筑起精神高墙。

震撼之余,我也陷入了沉思。我们总说不忘初心,可是许下初心易,坚守初心难,唯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筑牢坚守初心的根基,才能认清我是谁,才能做到为了谁。

就在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为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颁发了“七一勋章”, 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们正是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无论是寒风刺骨,还是酷暑难耐,我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基层,用手中的笔记录着吕梁发展的每一个脚印,用文字描述着吕梁人民的光荣与梦想。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2021年,已经是我入职第12个年头,是我成为记者第8个年头。蓦然回首,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多少困难与艰险,都融化于初心的坚守中。

择一事,忠一生,我选择了这份职业,我热爱着这份职业。

我在,在新闻现场传播温暖,播撒爱心;我一直在,不忘铁肩道义,坚守一线,初心不改。

愿有一天,笔下不再有贫穷苦痛,唯有花好月圆,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