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全国弘扬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建党百年大型融媒采访·吕梁站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吕梁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柳林县贾家垣乡曹家沟村村民在收割扫帚草。

▲临县前青塘村的粽子生产车间,村民正在包粽子。

▲方山县郝家庄村民对采摘的沙棘进行二次筛选。

▲游客在体验交城庞泉沟水上漂流项目。

□ 本报记者 李雅萍

吕梁,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在这里,红色是最亮的品牌,绿色是最大的优势,古色是最深的底蕴,红与绿相得益彰、古与今交相辉映。

蜿蜒曲折的黄河滚滚而来,如同历史的长河铺陈峥嵘岁月往事。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在这里,干部群众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感受吕梁精神。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高度重视,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部群众的工作动力,不断推动吕梁高质量发展。

转型发展蹚新路 乘势而上谱新篇

7月16日,在全市开发区“三个一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我市“签约一批”项目42个,总投资额183.61亿元;“开工一批”项目34个,总投资额79.54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8个,总投资额14.97亿元。这是今年吕梁第三次举行“三个一批”活动。

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习总书记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这为吕梁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吕梁精神,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行,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我市大力发展铝镁新材料、大数据、文化旅游、白酒、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和转型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将推动转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与太原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校合作建设吕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合作,能源互联网建设、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等首批12个合作项目启动实施。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会,出台营商环境指标提升等系列方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完成96项涉企事项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951个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219个事项纳入一窗受理、统一出件。市委书记孙大军、市长张广勇带头抓招商,先后赴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山东信发集团等企业考察对接,引进航天十二院3D增材智能制造等一批好项目。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博会中国·杏花村白酒产业博览会、黄河板块暨乡村振兴文旅推介会,组织县市区在太原举办11场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中博会期间全市签约项目112个,总投资930亿元。发挥开发区主战场作用,滚动推进“三个一批”,今年1至5月签约项目49个、总投资241亿元,开工项目41个、总投资106亿元,山西春德中兴高活性钙产业延伸及产品深加工等33个项目投产,预计年产值218亿元。兴县千亿级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年底将有7个铝加工项目投产,可实现中铝华润公司50万吨电解铝水不落地加工目标。

破浪前行演绎精彩,蓄势待发再铸辉煌。如今,在吕梁,到处能感受到转型发展的火热激情,触摸到经济脉搏的强劲跳动。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吕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岚县创建了15万亩马铃薯产业园,兴县建设了2万亩有机谷子旱作示范基地,临县发展了肾型大豆示范基地5000亩,孝义实施了1500亩绿色有机杂粮一体化旱作示范片区…… 一批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初步建成。

脱贫摘帽后如何保证不返贫,考验着吕梁的担当和智慧。市委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今年市级财政投入产业帮扶资金5.88亿元、增长14.7%。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充分运用“一码清”大数据管理平台,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持续推进扶贫“三大品牌”,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吕梁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市大力发展生猪、肉牛、食用菌、红枣、核桃、杂粮、马铃薯、药茶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狠抓总投资105亿元的176个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一产增加值约22.9亿元、增长10.2%。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市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组建13个专家团队深入县市区培训农民4940人。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选派驻村工作队1465个、队员4494人,其中第一书记1263人,实现“五类村”全覆盖。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各县市区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今年全市将新建1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以点带面提升农村建设水平。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我市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文明户评选,制定《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让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了21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全市精准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36个,大力开展“一村一策”整顿,着力把农村党组织建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大合唱。吕梁党员干部懂政策、有方法、会工作,正在带领广大群众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建设美丽吕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部门履职、失职追责”制度,继续实行环保“一票否优”制度,对工作不力、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进行约谈;对生态环境损害明显、责任事件多发的,严格问责,推动责任落实。

聚焦蓝天保卫战,全市上下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清洁能源替代,从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到区域联防联控,蓝天保卫战全面发力。实施碧水保护行动,推进国考水质改善,积极开展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对保留的入河排污口全部进行了登记、建档、立标志牌,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努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打赢净土持久战,全面推进农用地、工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行建设用地准入管控,持续加强对土壤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的监管,严格控制重金属排放总量,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持续在一个战场打赢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两场战役,我市大力实施吕梁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今年1-5月完成退耕还林82万亩。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我市大力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和循环经济,上半年压减焦化行业过剩产能140万吨,完成省去年下达的两年压减832万吨产能任务,加快建设离柳矿区561万吨煤化工新材料园区,积极推进中阳、孝义、柳林等地一批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全面加强污染治理,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我市坚持人防技防联防,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5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在全省11地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中最低。加快推进市区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稳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零填埋。

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如今的吕梁,真正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福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建立市委常委定期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联系群众制度,并推广到市四大班子成员、法检两长和各县市区领导,每月一次利用晚上时间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对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逐条梳理研究、细化任务分解、专人跟踪督办、及时反馈答复。截至目前,市级领导先后7批次深入联络站点,收集269个问题,办结132个,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把推动信访积案化解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市级领导带头包案67件、化解52件,中央联席办交办的1905件信访积案,已化解1794件,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年,我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从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入手:加快老城区货源街、凤山底等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腾退空间增园添绿,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环境;新城区严格落实规划,推进市体育中心、广电中心等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以“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为引领,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有1.9万人参训,1.1万人获证。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今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撤并薄弱校145所,与黄冈市教育局合作办学的吕梁一中将于9月1日开学,通过“名校+”模式,带动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严格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全市完成两剂次接种人数超90万人,核酸日检测能力达4万人以上。加快推进市医疗卫生园区建设,今年引进近300名医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年底前实现基层就诊率65%、县域就诊率90%的一体化改革目标。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加强社会矛盾风险排查化解,着力建设平安吕梁。积极部署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检查、大警示”活动,市级领导带队督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308组1050人开展巡回检查,全力化解安全稳定风险隐患,坚决守好吕梁阵地。

成绩催人奋进,实干托举梦想。当前的吕梁,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新面貌,全市上下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鼓足信心、脚踏实地,团结奋进,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