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 离石区莲花池街道丽景街社区主任 武小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从新中国到新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我们要应对新风险、新挑战,完成新使命、新任务,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下面,我就围绕“幸福离石、和美丽景——发挥党委作用 打造如家社区”这个主题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生在离石区莲花池街道丽景街社区的故事。

2020年3月,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丽景街社区搬迁新址,新的办公场所面积达到700平方米,开始扩面提质工程。在社区的打造之初,市、区领导就多次亲临社区指导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欣宁同离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张潞萍书记、李军区长、组织部长等一行人在2020年3月5来社区调研时,社区还只是一个空场地,张欣宁部长第一时间教导我们在社区的功能设置上一定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设置什么。尤其要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执勤民警、退役老兵等特殊群体打造一个休息的场所,让这些最辛苦、最可爱工作在一线的人都能来社区歇歇脚、喝喝茶、聊聊天。张潞萍书记指导我们在社区布置上一定要摒弃机关化、衙门化、行政化,要让居民来这里就能寻找到家的感觉,打造“如家社区”。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现代温馨的理念将社区功能室划分为三大版块:暨便民服务板块、综合治理板块和党群活动板块,打造“和美丽景、幸福家园”。

确定了明确的服务理念之后,我们便不分昼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社区的打造工程,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设立了书记会客厅、党员活动室、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爱心驿站、道德讲堂、三零创建办、四点半课堂、健身室、图书书画室、心灵驿站、青年之家、人才驿站、妇女之家、多功能活动厅、退役军人服务站、双拥办、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中心、社区矫正中心、信访工作站、法律援助中心、老崔说事室等,于当年3月底正式搬迁入驻。在阵地刚打造好时,有很多人还在怀疑:政府投资这么大,阵地建设得这么好,会不会只是一个空架子,好看不中用,没人来活动呢?真实的情况却是我们社区的各个功能室已经成为居民争相要来的“香饽饽”,目前已有20余家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开展活动和服务。尤其是我们的多功能活动厅更是成为红歌协会、广场舞协会等艺术团队争相抢夺的场地,我们现在都是排好活动时间,让大家轮流来活动。我们的阵地是真正用起来了,而不只是好看的花架子。真正做到了使广大居民学习有去处、聚会有地方、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水平,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场地建好了,怎样用有限的人员,服务好辖区的老百姓,让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更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习总书记强调,“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要“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并要求“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社区党委实行了“党建加网格 服务零距离”工作措施:建立了三个制度、健全了三个清单,实现了区域联动、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抓、事务联办。在社区党委的号召下,我们还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带头的志愿者队伍,与我们的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在职党员、积极分子一起奔走在社区,去服务有需求的居民。

小崔是我们社区的一个11岁的孩子,他的家庭比较特殊。有一次他爷爷来到社区求助,说是孩子离家出走了,我们赶紧发动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去找,最后在他们家小区的一个地下室找到了这个孩子。孩子的爷爷告诉我们,小崔的父亲在他刚出生不久就因为车祸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的时候改嫁了,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性格十分内向,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也跟不上,这次因为和爷爷奶奶闹了点小别扭就跑掉了。这回是找到了,可万一孩子下一次再离家出走呢。社区党组织立刻召集我们的爱心妈妈团队,经常带着学习、生活用品去家里看望小崔,带着孩子出来玩耍,陪他谈心,给他辅导作业。后来基本上每天下午,小崔放学后都会来社区,因为这里有人陪他,他的爷爷奶奶也放心让孩子来社区。慢慢地,孩子脸上的笑容增多了,人变得开朗了,也愿意和人交流了,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小崔的情况比较特殊,但其实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呈祥路小学就在我们社区旁边,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很多孩子放学后因为没人接,没地方去。作为社区党委,我们就在考虑能不能从这个方面入手,开这样一个临时课堂,让孩子们放学后有一个学习的地方,这样也能给社区的家长们减轻负担。

去年,我们社区开办了“四点半课堂”。孩子们放学后可以来这里写写作业,看看书,有专门的党员志愿者在这里服务,家长们再也不用因为工作忙而没法及时把孩子接回家而担忧了。后来应家长需求,我们社区还引进了“莲尚教育”专业机构,对孩子进行晚间作业辅导,现在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有十几个孩子来到社区学习。“四点半课堂”推出以后,受到了社区很多家长朋友的欢迎,这在无形中提升了老百姓对于社区的满意度。

其实,这也就是我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所发挥的作用,利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社区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同感更强,毕竟先锋模范作用不是靠漂亮话能说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去干出来的。只有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居住在马茂庄的杜女士是一名尿毒症患者,她的丈夫身体也不好,两个孩子还正在大学读书,而且丈夫为了照顾她也不能外出打工,生活一度陷入绝境,我们主动上门为其办理低保,并常常上门慰问帮扶。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积极对接人社局就业平台,为其丈夫介绍了一份家门口的工作,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像这样的党员点对点的帮扶服务在丽景街社区还有很多......

在去年疫情期间,我们的党员和志愿者没有退缩,逆风而行,宣传教育、入户摸排,上门服务;社区党员志愿者们还成立了“拥军优属”服务队,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退役军人的身边,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社区的工作是琐碎的,也有很多我们社区党委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兼顾到的地方。这个时候,社区党员就会主动站出来,以党员的身份去服务。大家信任党员,信任社区党委,这在我们丽景街社区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气。有问题找党员,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作为基层治理最基础的细胞,丽景街社区党委会一直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听从指挥、服务群众,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换位思考理解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当好了解群众需求的知情人,解决群众就业的引路人,维护群众权益的守护人,关注特殊群体的贴心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