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石楼县四个“六点半 课堂”开进移民小区

本报讯 (记者 臧媛慧 通讯员 张海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石楼县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在石楼小镇和龙山水岸两个移民小区开设四个“六点半课堂”,真正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开设学生辅导“六点半课堂”。主要针对移民搬迁和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区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家庭困难的孩子们开设。通过开展作业辅导、手工制作、课外阅读、兴趣课堂、健身娱乐、体验教育、道德实践等多元化、有特色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切实解决了搬迁家庭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无人辅导作业的问题。搬迁户贺星洋的家长高兴地说:“以前在村里,孩子生活单调,作业做好做坏我们不懂,自从‘六点半课堂’搬到了移民小区,孩子每天晚上的作业有人辅导,星期天还开设各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孩子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从心里感到非常高兴,这是一件最受大家欢迎的好事。”

开设青年创业“六点半课堂”。针对部分社区青年学历低、技能弱、就业难等问题,县委依托县农村就业创业协会,为社区青年聘请专业导师,提供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今年以来,两个社区开展青年创业培训7次,接受培训人员80余人,分析农民创业成功案例25个,设计和完成企业策划方案14份,成功指导青年创业11人。移民搬迁创业青年刘艳红表示,自已早就想成立一个农产品加工的公司了,前几年一直在想,就是不敢尝试,在社区听了几次课,与指导老师多次沟通,分析了自己的资源优势后心里有了底气。现在公司也注册开起来了,眼前着效益也非常好,而且还有老师跟踪指导,在管理上或者在资金的运作上出现偏差可以及时纠正。

开设公益服务“六点半课堂”。将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党史教育,法律知识辅导等有机融入其中,通过举办各种公益志愿活动,引导社区里从不同地方搬迁来的群众互相交流沟通,形成思想上的共识、行动上的一致,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今年以来,共开展法律宣讲3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2次,消防安全培训及现场演练3次,文化下乡汇演2次。不仅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区群众的素质,增强了凝聚力。“现在这生活好了,城里有了房子,孩子学习有人免费辅导!原来还担心自己在农村生活里几十年,适应不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现在好了,小区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各项培训,很快就适应了,我把80多岁的老母亲也接到城里了,让她老人家也享享福!这‘搬出来’的幸福生活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关心……”来自曹家垣乡的移民搬迁户刘院青很是满足。

开设生态保护“六点半课堂”。本着“让城乡环境靓起来、让小区生态环境美起来”的理念,石楼县委从社区环境“小切口”着眼,推动社区环境一起爱、一起管、一起干,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的美丽幸福社区。今年以来,两个社区共开展生态环境美化大讲堂4次,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指导知识讲座2次。社区先后出台了《社区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五好家庭评选方案》等,以社区志愿者为主力军,少先队员、团员“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成员,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来,让居民养成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同时,成立小区志愿者环境卫生监督小组,每周开展监督巡查,评出环境卫生最美家庭集中公示。龙山水岸小区移民户刘金水今年72岁了,他对社区开展的“生态环境美化课堂”非常认可,还自愿加入到了环境卫生监督小组中。每天下午总要在小区的周围转上几圈,开展监督工作。他说:“小区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生活在这里,都有义务维护小区的环境,也都有权利监督,谁要不爱护环境,我们要好好教育他。”